言传身教30年,张廷华和他的“规矩”
没有什么惊人之语,只有手掌上厚厚的老茧和格外粗大而灵活的指关节告诉我们他有一双工匠的手。
他总是抓住一些小事不放:“拧螺丝时,左手大拇指一定要扣住螺丝刀,如果不扣住,一个打滑,螺丝刀就有可能会划伤眼睛。”
“敲棒一定要打磨光滑,敲棒上如果有毛刺,毛刺就有被敲掉飞进眼睛的危险。”
在别人眼里,这些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在他看来,这些都是事关安全生产的大事。更重要的是,拧螺丝也好,敲棒也好,再小的动作都得遵循“规范化操作”。
他常说:不依规矩,不成方圆。而“规范化操作”就是他最大的规矩!
他,就是负责缝纫机新产品试装工作及各车间技术指导工作、拥有30年缝纫机行业工作经历的一线 “工匠”张廷华。
2011年10月张工受邀到美机工作,主要负责缝纫机新产品试装工作及各车间技术指导工作。
试装工作是技术研发与生产之间最关键的桥梁,技术部工程师将产品图纸设计完成后,试装人员通过供应部拿到的零件后加以检测,然后进行装配。从试制一两台到七八台,产品成熟后再转移到流水线生产。近几年,经过他试装并批量生产的机型有:1790电子平缝、9820电子圆头、2290电子曲折缝、8450电脑双针系列以及智能模板机等。在负责试装工作的过程中,张工极度注重细节,对产品要求几近苛刻,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做出了令客户无可挑剔的产品。
在车间技术指导过程中,他一条线一条线检查,一道工序一道工序纠正,手把手教工人如何利用定位工装将每一个工位装配到位,他一遍遍告诫大家:“工装是保证质量的一把尺子,少了这把“尺子”,光凭经验操作,做出的机器就会十台九个样”,在他一遍遍“啰嗦”和一丝不苟的监督下,保证了机器出厂时关键指标的一致性,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他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言传身教的工作方法赢得了各个流水线组长和广大一线员工的尊敬。
从20世纪80年代末农村下放回来就进入上海一家国营缝纫机制造厂工作算起,张工与缝纫机打了30年的交道,近年来,在公司的安排下,张工走访了几乎所有国内外知名的工业缝纫机生产厂家,从而令他的视野更加开阔,对产品装配的工序要求更加严格,在他眼里,“最美的缝纫机,必须依靠最先进的技术、最高品质的配件、最完美的生产工艺才能生产出来”,而这,正是包括张工在内的所有美机人对“美机”品牌内涵深深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