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整天趴缝纫机上做女红弄啥咧?
7月13日,《最后一公里》大型全媒体全网互动报道“奔跑吧!南疆!塔里木向北”走进自治区环保厅住乌什县阿克托海乡苏依提喀村工作组。
早晨的阳光,均匀地洒在车间里,一副生机勃勃的样子。160台蓝白相间的缝纫机摆放在1000平方米的制衣间里,有序而整洁。
仔细一看,每一个工作台面上都清晰地刻着标尺的刻度,这是为新学徒们特意定制的台面,主要作用是加深他们对尺度感的把握。
33岁的玉素甫·买买提一大早就来到了车间,开始温习昨天学过的制衣操作流程。
他有一双粗大的手,每每在转动缝纫机的转轮时显得很不流畅,一遇到这种状况他就无奈地笑笑,搓搓两只手再继续刚才的操作。
“其实我不太擅长做衣服,但小时候看妈妈给兄弟姐妹缝衣服的时候就很好奇,别看我用缝纫机不拿手,可拿起针线来,那是麻利的很!”说罢又开始重新在缝纫机的针头上穿起线来。
这是7月13日,《最后一公里》报道团,在乌什县阿克托海乡苏依提喀村看到的一幕。
为了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赚到钱,自治区环保厅住村工作组在苏依提喀村成立了一家制衣厂。除了巧手的妇女们踊跃报名参加,就连平日里看上去五大三粗的男人们也被这个新鲜工作吸引了。
其实要说吸引力,最大的还是在制衣厂成立初期就已经接到了20000件工装的订单,并且针对平日里没有缝纫基础的村民们也开设了培训班。
酷暑中的苏依提喀村闷热难耐,但时不时从窗外吹进一阵凉风倒也怡人得很。
制衣厂里,100位学员已经开始了新一天的学习,几乎每个桌前都围着一两个大姐谆谆教导着一些新手们。
“装针的时候不要装反了。”
“你这个不能调到这个位置上,针头太大了。”
“布料要对齐,不然线歪了前面的工作就白做了。”
……
新手们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练习着。
“我才来5天,我的姐姐比我来的早,她的技术已经很好了,所以我也想来试试”,阿布拉江说。
阿布拉江刚从阿克苏地区高级技工学校汽修毕业不久,如今的他已经可以熟练地独自操作制衣机器了,每每准确无误的完成制衣程序的他都会不自觉的扬起嘴角。
“我想离父母近一点,能够帮助家里缓解困难,我还有个弟弟今年该上高中了,以后的开销还很大,我想多赚点钱来减轻父母的压力”,阿布拉江还没有女朋友,他把时间都花在了汽修和制衣上。
“现在好好学,将来我会自己开一个服装制作厂,让姐姐来设计衣服,让弟弟做销售。”阿布拉江说。
午饭期间,阿布拉江把自家做的葱油馕分给还不愿意离开的人用来垫肚子,葱油香的香味充斥着整个房间。
下午时分,又新来了几位学员,经过简单地介绍后,几位老师带着新同学去了另外一台机器前,开始进行培训。
就这样,在这个热情的夏天,苏依提喀村的村民们带着满满得憧憬与努力,向幸福的大道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