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的种子已在美机落地生根
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精益化管理的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行业企业纷纷选择苦练内功,通过加强规范化的高效管理夯实健康发展的基础。
精益化管理的植入需要公司从高层到基层所有员工转变工作理念,秉承工匠精神,追求精益求精。林雪平告诉记者,建立制度、制定规则,使全员融入精益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通过长期、持续的努力对现有生产管理进行螺旋式改善。为避免把精益化做成阶段性工程,公司专门成立了精益化推进部,并使其成为公司的常设机构。“这样可以保证精益化的理念和措施在生产管理中真正落地生根。”林雪平说。
据介绍,美机借助第三方机构推行的精益项目将接受8个月的外部咨询,逐步疏通内部管理的流程,确立精益生产试点车间,5S、精益线逐步呈现。截至记者采访时,美机正在进行流程梳理和机构改革,精益线的布局已经在设计和规划中。公司精益化推进部副部长陈启发告诉记者,由于原先的生产流程存在缺陷,必须依靠自身和外脑对流程的梳理去优化完善。“常态化的工作是提案改善。这项工作牵涉到每一个员工,以全员参与为目标,集思广益,使员工在过程中相互学习,同时促进每个人的精益理念提升。”陈启发称。
该项目由精益部牵头,同时成立由车间为主体,技术、品保、人力资源等部门为支持的精益推进领导小组,八大车间和仓库为主战场。管理层与实践一线相结合,以稳定质量、提高效率为目标,管理层以公司重大事项的改善为着眼点,生产一线从具体作业方式的改善上入手。谈到“外脑”的植入,美机公司的领导层表示,咨询公司可以提供更先进、科学、合理的生产流程管理方法。用他们的话来说:“生产过程的量化管理,企业从依靠熟练员工进行装配到实现装配动作的标准化,对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益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
精益化管理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美机在近一年多的精益项目推行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难点,如项目推进过程中来自员工的旧有习惯的阻力、畏难情绪、操作工排斥新的生产方式和流程等等。更大的问题是,“主战场的9大部门,平时都承担相应的工作,而精益管理的推进会与这些日常工作相冲突。这些问题都需要员工转换理念来克服,因为精益管理不是强加到每个人头上的额外任务,而是需要贯彻到员工每一项工作中去的。但这些问题,公司通过一系列制度机制的出台,都已得到妥善解决。”据陈启发介绍。
公司从开始实施提交提案的前4个月的时间里,精益推进部共收到提案156件,其中验收通过的有74件。陈启发列举了零件加工车间一道工序得到优化的例子:刀具优化小组在目前加工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对刀具进行组合、优化、改良,把原先需要3把刀5分钟解决的问题精简到只用1把刀就能解决,大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要说精益化管理,过去公司也一直在做,效果却远不如这次精益化推进项目的整体导入,这跟管理层以及一线员工理念的转变有关,跟项目导入后实行的激励机制成功激发了员工主动性也有关。”陈启发如是说。
美机人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行精益管理,“精益”的种子正在美机这片沃土上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