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绷缝机产品质量提升工程报告
历时两年,中国缝制机械协会“三针五线高速绷缝机”产品质量提升工程自2014年初组织筹备,于2016年2月全面完成。
一、质量提升工程的由来
主旨:提升行业产品质量,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历程:自2010年起协会正式在行业中启动。
试点产品:“电脑高速平缝机”、“五线高速包缝机”和“三针五线高速绷缝机”。
分析对象:国际品牌“重机”、“飞马”样机。
检测单位:协会委托国家缝纫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参加企业:正式申请验收检测的有标准、中捷、杰克、美机、富山、汇宝、大森、宝石、川田、佳岛等10家单位。
二、质量提升目标值的确立
样机:飞马(天津)生产的“PEGASUS”牌CW562P-01GB型三针五线高速绷缝机机头(简称“机械型”)和CW562P-01GB×356/UTIT型直驱三针五线高速绷缝机(简称“电控型”)各2台(套)。
测试项目:产品初始状态测试及运行周期测试。
制定原则:依据样机的实测平均值,兼顾国内企业的实际状况。
赶超目标:
三、国内样机的检测结果和差距
(一)国产样机的优势项目:
100%达标项:共20项,占总项目数的60.6%。
包括普通缝纫、薄料连续缝纫、层缝缝纫、线辫缝纫、最大线迹长度、密封性能、电气安全性能及部分配合间隙等技术指标。
小于飞马样机的平均值项:
1、针杆运动方向配合间隙平均水平
2、针杆旋转方向配合间隙平均水平
3、弯针运动配合间隙平均水平
4、弯针轴向配合间隙平均水平
(二)差距较大的项目:
1、噪声:仅3台样机达到目标值,达标率仅15%。
2、振动位移:有55%的样机未达标。
3、启动力矩:有35%的样机未达标。
4、配合间隙:送料机构运动方向配合间隙达标率最低,只有65%,且55%的样机低于飞马样机的水平。
5、剪线和抬压脚电磁铁的温升,各企业差异很大,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均相差一倍以上,电动机温升的最大值也高出最小值将近80%,表明电气零部件的质量水平参差不齐。
6、部分样机按照使用说明书的图示穿线,在缝纫过程中会出现跳针、断线、缝料起皱等现象,更改缝线的穿线路线就能正常缝纫,这在飞马样机的检测时也有出现。
(三)500小时的检测结果及初步分析
1、故障分析
经过500小时运行试验,共有12台样机未出现故障。运行试验中共发生故障8起,涉及样机8台,占样本总数的40%。
2、检测结果及初步分析
20台受检样机经过500小时运行试验,噪声平均值有所下降,且分布有所收敛,均值和标准差的数据均好于初始状态,90%的样机达到目标值,其中17台样机低于飞马样机的平均水平。
弯针轴向磨损量100%达标,所有受检样机的测试结果均小于飞马样机的水平。针杆运动方向磨损量、针杆旋转方向磨损量和弯针运动方向磨损量三个项目的达标率均高于80%。
经过500小时的高速运行、磨损,在配合间隙磨损量的10个项目中,受检样机的达标率达到了82.5%,体现了行业在零部件制造精度、表面处理及装配精度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有两家公司的受检样机,配合间隙磨损量全部达标,达到了较高的水准。由于样机出现故障,有4台样机的普通缝纫项目被判定为不合格。
(四)项次达标率汇总分析
结论:
1、电控型样机由于企业平均实力较强,另外附加的电气安全性能等项目不合格概率很低,平均达标率明显高于机械型样机。
2、有两家公司的受检样机达标率均在90%以上,且500小时运行无故障,达到了较高水平。其中1台样机100%项目达标,在质量提升工程史上尚属首次。
有两家企业的平均达标率低于70%,质量提升还有巨大空间。
四、质量提升工程的成效和建议
与2013年“电脑高速平缝机”和“五线高速包缝机”质量提升工程活动的样机测试结果相比,“三针五线高速绷缝机”质量提升工程取得了积极成果。
(一)成效
1、参与单位不断增加
从2013年的7家增加到了10家,“质量提升”逐步形成品牌效应。
2、运行故障率大幅下降
3、质量提升的推动作用显现
全程参加平、包、绷3项质量提升工程的6家企业,产品质量均有明显提升。
10家绷缝机试点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存在着较大差异。
(二)建议
由于故障原因比较分散,建议企业可从以下方面着手改进:
1、重视零部件质量
2、加大对原材料的基础理论研究
3、装配质量与现场管理
4、花大力气提升螺孔质量
经过“电脑高速平缝机”和“五线高速包缝机”的质量提升工程活动,不少企业已经将500小时的运行试验常态化,并推广到其他机种,故障次数明显下降。
但差距依然存在,希望各企业根据检测结果,找准薄弱环节、寻找分析原因、制定对策积极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