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在中国缝制机械协会新近成立的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里,白手起家的丁时奎属于为数不多的创一代。2000年,因缘际会,丁时奎从安徽来到台州玉环,在一家业内知名的缝纫机马达生产企业从事销售工作。工作七年后,事业遇到了瓶颈。在朋友家人的鼓励下,丁时奎决定自己创业,创办了博时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2007年,国人的节能环保意识日益增强,但LED灯是个尚未被开发的有着巨大潜力的市场。丁时奎凭借着在跑市场时收集到信息,敏锐地抓住了商机。
万事开头难。决定创业之后,首先面对的就是资金、销售渠道等棘手问题。那时候的丁时奎对于公司的发展持量力而行的态度。他用上班积累下的5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成立了一个只有6名员工的家庭作坊式工厂。虽然产量少,但是丁时奎对于产品品质严格把控。那时的客户是在上一家公司从事销售时积累下的人脉。丁时奎清楚地知道,如果一味不顾品质,那友情迟早会被消费殆尽,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但同时他也会权衡客户品质。在跑市场期间,由于工作的关系,他了解到行业内每家企业的发展及财务状况。如果欠款超过博时特的承受能力,他会选择中止合作,而非一味地迁就。正是凭借这份谨慎,博时特的财务状况一直良好,慢慢地发展成为业内颇有影响力的企业。
丁时奎对于博时特的市场定位非常有野心——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他认为,产品有利润,企业才能够健康良性地发展。所以,他非常不赞同价格战。在别家企业大打价格战时,博时特在技术副总经理唐旭带领下埋头研发新产品。唐旭在博时特成立之初便已加入,与丁时奎配合非常默契,不断推陈出新,研发出市场上没有的新产品。正因为此,博时特才能够手握产品定价权,免于在价格战的泥潭中厮打。
创业之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博时特发展之初,就曾遭遇滑铁卢。早年间国产缝纫机机头用久了会渗油,那时博时特刚研发出一款新灯珠,但缺陷在于不防油,用久之后油便渗透进灯珠,严重影响灯珠的使用寿命。后来接到客户投诉时,丁时奎没有选择逃避,而是撤回这批灯;针对已卖出去的灯,则派技术人员到终端工厂更换。对于刚起步的创业企业而言,这事不啻为灭顶之灾。但凡事有利有弊,遭遇巨大损失的同时,丁时奎赢得了客户的信任与同行的尊重。
虽然近几年行业环境不景气,但博时特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2016年到目前为止的营业额与去年同期持平。除了一贯的品质保证了原有市场,丁时奎也在积极开拓新的业务。近两年,博时特开始往终端服装厂整厂照明规划的方向发展,为厂房提供照明定制化服务。凭借专业与敬业,博时特已经很快在厂房照明领域异军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