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服装厂由机器人主导,制衣工将面临失业......
【视频】未来服装工厂已来
——【前沿瞭望】——
欧洲纺织服装科技四大创新方向!
欧洲未来纺织服装技术平台(Textile ETP)是欧洲最大的致力于纺织服装领域技术创新的平台,旨在通过促进欧洲国家之间的协同创新和研究成果的快速产业化使欧洲在全球纺织服装领域保持长久的领先地位。
在此基础上,该平台再次预测纺织服装行业今后10年的创新主题和优先研究领域,其中智能化、高性能材料,先进的数字化加工技术及商业模式,循环经济和能源效率,新兴领域的高附加值解决方案被确定为 4 个重要方向。围绕这四大方向,欧洲已经确定了包括90多个针对性研究课题的19个优先研究领域,并对它们进行了详细描述,以下选取几个代表性领域进行介绍。
智能化、高性能材料
在智能化、高性能材料领域,确定的优先研究项目包括:高性能纤维材料;以新型纤维为基础的一维、二维和三维结构材料;多功能纺织表面及其相关的加工技术;智能电子纺织品、功能性织物及可穿戴系统。
数字化加工
工业物联网是纺织行业未来推进智能工厂建设的重要动力。在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资助的德国未来纺织工厂建模研究项目中,开发了一个适合中小企业的建模框架。智能实体是框架的核心要素,可由 5 个子模型详细说明。此实体现在可用于描述具有相同构建模块的机器、服务以及完整的生产网络。纺织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建模智能工厂,通过将它们应用于碳纤维非织造布生产工艺来证明建模框架的可行性。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回收和再利用是当前各类纺织品面临的共同挑战和课题。在将这些材料推广到更多应用领域的同时,需要开发技术可行且具有较强经济性的循环利用解决方案。【视频】中国服装智造数字化车间
年产值12亿的脉动智能制造时尚产业园。数字化服装车间有自动流水吊挂,自动缝制模板机,自动充绒机等先进设备。
——【他山之石】——
外资企业如何推行机器换人?
以外资制造业为例,可以说,早年这些公司在国外也是一直在做机器换人。熬不下去了,才转移到中国,东南亚等国。
机器换人无非基于两个目的:
1. 产品质量和效率要求。
2. 人工成本上升。
以前,即使人工成本低,但人工操作的效率会有极限,那用机器代人就成为必须。另外,产品升级换代,要求越来越高,手工操作已达不到品质的要求。也必须开发机器来代替。十多年前的机器换人,基本都是这种情况。
在外企,一些旧的机器设备,由国外转移过来,从开厂就开始用,由于产品前景不好,但市场还有,这种类型的生产线或工厂,一般来说,就不会做机器换人的事。
从约五,六年前,国内人工成本开始上涨,外资制造业公司已意识到这个大趋势,于是加快了针对人工成本上升的机器换人步伐。但绝对是按投入的钱不多于省下的人工成本来控制。当然,人工成本,不应单以工资和福利社保费来算,还要加上管理成本,行政成本。
外资企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大部份都有自己的机器设备的研发团队,因为在市场上,并不一定有通用的机器设备可用可买。而且,这种生产线的机器往往升级换代非常快,以电子元器件制造业为例,一般约两年就要升级,或淘汰更换。所以,我们会看到,许多大型外企,光是每年进口的设备值就每年上千万,什至数亿元。当然,这些设备并不一定是新的,部份是旧的,国外用过而转移进来。所以生产厂家并不真正投入那么多。
改进工艺工序方法和流程,以达到少用人的目的是所有外企制造商的每天都在努力作的事。即使用机器代人,也不断地改进改良机器,以降低机器的造价和提升机器使用效率。
如何确定要机器换人,什么时候换,最关键的还是看市场,市道好,产品销情前景好,就会赶紧加大设备投入。市道不好,立刻停下来,还要控制机器的使用台数,时间,以节省能源消耗。
机器换人的瓶颈在那里,就是暂时还无法用机器替代的岗位,或者替代价值不大。你必须还得用人操作。什么时候值得去换了,才考虑换。
除了以上因素,机器研发制造能力也是每个公司的核心技术之一。许多高科技公司的核心竟争力不只包括拥有产品的专利,还拥有大量的这些机器设备的技术专利。每件模具,夹具,很多都拥有自己的专利或买的专利。
机器换人是趋势,但机器不能完全代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