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现场数据收集是达成智能制造的关键
- 服装制造工厂的现场数据收集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工作。据说现在阿里巴巴淘工厂联合阿里云IOT团队弄了一个所谓“新制造”的服装工厂平台, 在一家家小型工厂的各个角落和流水线上安装上二十几个“摄像头”,就可以通过摄像头的视觉分析来帮助每家工厂实现每张订单流程的数据化。
- 尽可能的自动化机器设备的使用
- 全体系连通的制造数据信息体系
- 大数据与自动化机器设备的交互灵活运用等
用“摄像头”以及相应配置的“边缘服务器”就能够围绕跟踪“每个订单的运转情况而变成数据”,从而让“各个生产小组的产能数据一目了然”。。。。。。【报道是这样说的】
如果确实是这样,我敢断定中国的“物联网”技术在阿里巴巴集团的不懈努力下又被跨越性地进步了很大很大的一步,超凡脱俗,无与伦比,并且当今那么多还在不断通过各种“频射”技术(条形码,二维码,RFID等)研究物质流通运转过程中的数据抓取研究的公司和企业立马全部都要倒闭和消失殆尽。
数据抓取是实现服装制造过程中数据管控理念得以实施和执行的最大障碍,几乎每个管理者的苦衷都在于手上没有数据, 而数据提取工作困难重重,当然这也正是我们实现服装智能制造的“关键点”,没有数据,服装智能制造也断然只能是“空谈谬误”。
智能制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然而因为服装智能制造至少短期内无法实现完全地“无人化”,只要涉及到人工的使用,我们就必须充分考虑“人机结合”的制造模式和方法,而工作数据的提取和分析利用, 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机结合,提高机器设备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整体生产过程的生产效率。
但是生产现场的实时数据提取却是非常困难的。
首先在当前全民创业的“大好时代”下,无数大型的规范的成体系的服装制造企业正越来越被那些小规模甚至家庭作坊式的微型工厂所代替,这些微小企业没有资金,没有人才,没有技术(这个也许有),但是绝对没有管理,夫妻档的微小企业遍布天下,所有制造工厂“管理者”的口头禅就是,这个工厂的所有情况只要我站在工厂门口一望就能够看得到一针一线,还需要什么管理人员?还需要什么数据哦?久而久之整个服装行业的制造环境就成了参差不齐的一盘散沙;
其次微小企业也同样需要生存和竞争,在质量和货期以及管理规范方面没有办法跟大型规范企业相抗衡的前提下,那就只有在价格方面不断地优化和降低了,这种操作和思维模式直接就导致了那些不直接产出“剩余价值”的企业管理人员越来越少,企业越来越精简,也就回到了越来越低级和原始状态,没有了管理人员的后果就是工厂没有了管理这个概念,也就没有任何人来为管理提供工作记录和数据了。
然而此时此刻我们却又有需要不断提取到工厂车间现场数据的时候,情况就变得繁琐和复杂起来。
首先是来自于工厂现有那些“管理人员”的反对,因为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根本就没有收集和采集各项工作数据的机制啊,甚至连相关的工作人员也没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总是被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被摆上台面来作为推托和借口;其次来自于工厂各种各样实际工作执行人员的反对,因为每天每一位操作人员都在加班加点地疲于奔命地做事情啊,根本就没有时间停下来清点和汇报“管理人员”所需要的数据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