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奋斗 | 村里缝纫合作社开门红 410套工装出口哈萨克斯坦
缝纫社负责人布玛力牙木(站立)在检查加工的衣服
女工们展示刚做好的服装
大家在一起交流技术
这几天,艾海提和布玛力牙木夫妇,虽然忙得顾不上吃饭,但心里却非常兴奋。开年他们的缝纫合作社接到了一笔大订单,也是合作社成立后的第一批订单——410套将出口哈萨克斯坦的工装。
“袖口的边注意别太窄!”……2月21日上午,艾海提和布玛力牙木在加工车间来回穿梭,指点着工人们干活。宽敞明亮的缝纫车间,60台蓝白相间的缝纫机、锁边机整齐排成几列,52名工人在机器前飞针走线,忙得不亦乐乎。
一些姐妹已经是合作社的裁剪高手
艾海提夫妇是莎车县佰什坎特镇铁热克阿恰勒村村民,这个名叫“双蝴蝶”的缝纫合作社是他们今年年初在村里开办的。工人全是本村村民。春节前,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资源厅驻铁热克阿恰勒村“访惠聚”工作队的帮助下,接到了合作社成立后的首笔订单,为一家山东驻莎车县服装企业加工410套出口哈萨克斯坦的工装。
艾海提夫妇是村里的老裁缝,曾经开过十多年缝纫店,以前大多是为乡亲们做衣服。近几年,随着买衣服的人越来越多,小店的生意大不如前,就在两人进退两难时,工作队找到了他们。
“我们早就注意到他们的缝纫店,虽然店里设备老旧,但他们手艺很好。”驻村工作队队长李韬说,去年秋季工作队有了一个想法,让夫妻俩牵头,成立村缝纫合作社,吸纳村里贫困户就业。
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工作队专门安排村民们到企业参加技术培训。就这样,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阿孜古丽和村里其他51名姐妹进入企业,跟着技术人员学习了近3个月。“以前想找个工作,可家里还有两个孩子需要我照顾。现在多好,在家门口就能上班,什么都不耽误。”阿孜古丽笑着说,目前每个月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家庭生活大为改善。
工作队为合作社协调了宽敞的车间,帮合作社新添了60台缝纫设备,还为培训后的村民们安排了一次练手机会——给本村570多名村民一人做一套衣服。过春节时,大家都穿上了合作社赠送的新衣服,村里处处充满喜气。
春节假期结束后,艾海提夫妇和工人们一起加班加点,“有这么好的机会,我们再辛苦也会保质保量地按期完成任务,绝不辜负工作队、村民和企业对我们的信任。”艾海提认真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