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第十一届中国缝制机械行业主干企业峰会(一)
- 一年之季在于春,作为主干企业参与行业管理、集中群体智慧、共商行业大事的行业最高会议,中国缝制机械行业主干企业峰会向来是春天行业最关注的焦点。
中国缝制机械行业主干企业峰会自2009年创办以来,每年举办一届,迄今历时十年。十年间,参会的主干企业由少到多,规模实力日趋强大;十年间,会议从务虚到务实,越来越紧密地抓住行业坚韧发展的大动脉;十年间,主干企业家的思路观点从委婉周到到直抒胸臆、臧否难点痛点,峰会越来越成为行业高层凝聚共识、交流合作、引领发展的首要平台。
峰会轮值主席顾志英首先从产业链需求关系、零部件行业所面临发展瓶颈、产业基础问题等方面提出思路变革的方向,需要整零双方相互推动,引领零部件企业做专做强。
解读“需求导向的供应链变革”
宁波德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 顾志英
现在的需求正在由原来的生产供应—市场需求更改为满足市场各种要求,从原来单一的供应关系即整机与零部件的关系,转变为现在的生态供应链关系。生态这个词说的是生态平衡,这是一种更紧密的供应关系。以前整机企业的老总跑市场、跑经销商比较多,最近两年,特别是去年上半年,很多整机企业老总到零部件企业来走一走。走的目的就是现在的零部件供应关系发生了变革。装备制造业的先进性,首先就体现在零件上。零件不好,整机是没有办法做好的。它的基础在那里,它的根在那里。
第一个问题,整零不同步。十几年来,零件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产品达到很好的品质。但是,零件企业同整机企业不相匹配,换句话说不同步!十几年之前的零件企业生产规模、经营能力、制造水平和当时的整机企业相比变化太大了,虽说现在有一大批实力很强的零件制造企业,但规模基本上处在三千万到五千万元产值领域里,五千万元、上亿元的零件企业寥寥无几。而这十几年来,中型的整机企业产值上亿元的不少,大企业要二十几亿元,零件企业缺乏话语权,缺乏转变生产方式和产能的能力,零件企业和整机企业无法相匹配。
我们要把零件企业声音传递到整机企业,让更多的整机企业有责任的关心零件企业。只有零件企业壮大了,整机企业才能真正做大。零件企业也要检讨自身,定位发展。
第二,现在的零件企业多处在停滞状态并有下降的趋势。零件企业体量不大,人工、材料、环保等成本不断提高,零件附加值低,价格不增反降,人均产值不高。很多零件企业的老板不是没有钱,而是钱投下去没有方向、没有动力。需要坚定信心,明确自己要做什么,德鹰16年来不断的投入,一心做最好的旋梭,如果有一大批这样的零件企业的话我们行业大有希望。
第三,怎么提高企业家的积极性,包括下一代的。当前很多企业的发展动力不足!不想把有限的资金投下去,小富即安。行业怎么走下去,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宁波很多企业面临接班问题,二代不愿意接班。这也是一个严峻的行业问题和社会问题。零件企业发展尖端要有技术,又要有资金。二代们生活舒服有保障,投出去没有动力。这是我们零件企业不能持续发展的原因之一。
第四,供应链变革,怎样变革?最大的就是理念变革、思路变革!综合来看,行业由大到强还存在很多短板,需要我们行业、协会,通过整机、零件企业一起发展,迅速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变化,加快智能调整变革,加强企业协同,共同打造更强大的产业制造体系。越南和印度的制造企业同样有生产旋梭的问题,走出去,要把市场走出去,把市场做到末端用户。
向高质量转变要付诸行动
上工申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张敏
需求导向的供应链变革主题很好,没有好的零部件,我们就不会制造出过硬的产品。注重质量,要真正做到把质量意识变成行为,变成我们日常管理活动。配套企业要真正能够适应我们现在从大批量、单一品种、低价格、质量不稳定的情况向今后小批量、多品种、高质量进化的需求,把我们的产品从原来“低价”、“劣质”的代名词向德国制造、日本制造的维度真正靠近,这就要求我们做好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
我们的欧洲公司原以为通过消化吸收能基本实现中国制造,从而降低20%的成本。15年下来,国内的采购量去年仅200万欧元,占比重极小。为什么?就是因为质量、CE认证要求达不到。我们现在要克服浮躁的心,认真的、脚踏实地的、真正的从基础工作做起。
我在集团供应商大会上表态,第一不压价。因为如果零部件厂家没有盈利,那么最终供应的东西肯定质量不够。第二是把供应商队伍压缩整合,国内外供应商一定要适应变化。让同类产品形成竞争,让优势企业发展起来,严格按照我们的质量需求甚至包装的要求,适应我们今后生产智能化、自动化。我呼吁,要从供应链最前端变革,与整机企业为下游打造智能制造装备工业4.0体系产业链结合起来,共同为中国制造做出贡献。
品质、创新、绿色
杰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创始人 阮积祥
供应链不是简单的合作,企业的竞争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中国缝机已经做大了,进入全球竞争,现在是中国缝机由大到强的关键时刻,装备产业如何做到高品质,核心有三点:
第一点,产品要高品质。从整机到核心配件及各个关键零部件,比如旋梭、包具等等,也不论是大批量的零件,还是小批量、个性化的零件,都要走向高品质。只有我们整机企业自身质量和零部件质量都上来才有高品质。其实还是要加大装备行业的投入,零部件企业还要做大量工作,整机企业要承担这个责任,因为整机是整个产业链中最受益的。
第二点,是研发创新。走向高质量发展的目的,是如何与产业链合作解决客户和痛点。杰克公司研发分三个方面,一个是研发产品,一个研究各品类的基础技术,还有中央研究院搞企业研究。技术这块就是与部件企业一起研究,有很多的合作要做。只有我们整个产业链包括销售链方面,一起结合研究,整体把控,才能真正解决客户需求、痛点问题。
最后一点,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绿色制造。随着安全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在国家整体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要求下,缝机行业整个产业链要注重绿色制造,装备、工艺必须规范,做好安全环保方面的工作。
杰克会走向更加良性的发展。作为行业领导企业,杰克必须做好表率,带领行业真正走向高质量,而这个高质量一定是盈利的,需要我们产业链共同打造。
整合资源 服务两端
浙江中捷缝纫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瑞元
整机是供应链的中间环节,要服务两端,把这两端资源能够达成共识。我们的生存,发展才有希望。对供给侧,希望零部件企业要为行业由大变强打好基础,整机厂真正要把质量做好确实靠零部件。引导零部件做专做精做强,需要企业间分工明确,一个企业什么都做,肯定大而不强。零部件企业要作为重头戏进行引导推动,从专注角度、专业角度把零部件做好,真正做精,才能把缝机行业做强。
需求端变革,现在全产业链都向需求端靠拢。说千道万,服装企业有需求我们才有生存空间。靠单独企业改变工艺成本过高,可以请服装工艺的专家给行业技术人员讲课,聆听需求端有什么需求,从而不断改善我们的结构。第二,共享科技研发成果,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目前,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希望做好科技资源的整合,可将资本引进的国外先进技术开放为有偿使用,共享前沿性成果,改变行业需求导向,让我们从大国向强国更快迈进。
建立零件标准 设置质量门槛
西安标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朱寅
我想讲的需求,是国家对缝机行业的需求,就是由大变强。现在大家有一个共识,中国的缝纫机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应该基本上很能用了,也得到客户认可了。但实际上,很多整机厂对零部件的要求就是能用就行。
我建议协会加快制订标准,规范各种零件数据、关键零部件、材料粗糙度等等。为什么这样讲?我举个例子,电控的塑料造壳里面要加阻燃材料的,现在有多少加了阻燃?因为一加阻燃成本就高了。但是不加阻燃,没有专业的手段去检验你是检验不出来的。你要求他降成本,他就在这里减料。
还有一个轴承的例子,有种轴承最早从日本进口27元钱一个,我们国内研发生产后降到6元一个。我想,这已经是降得很厉害了。然而不到三年,市场上降到3元一个,现在的均价从1.5元到3元不等。我就拿这个轴承问他,为什么人家能够做3元,你做6元。人家说朱部长,他用的不是轴承钢。而我们的零件质量,只有在整机出现批量事故的时候才会调查。我想如果设置了这个标准门槛,到哪一天,要做200小时耐久实验,你敢到仓库随便拿一台来做,我们的行业就真的强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