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盘点(一)| 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的智慧工厂
关键词:智慧工厂
智能生产管理系统、360度智能切布的自动模板机、高精度自动裁床、可以完美模拟真人手工缝制的2D缝纫机器人、智能化工业互联全套设备、物联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这些在CISMA2019盛会上亮相的自动化、智能化的缝制设备正在逐渐代替传统的手工缝制。
智慧工厂是在制造业一系列科学管理实践的基础上,深度融合自动化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和智能科学技术,结合数据、信息和知识建立核心竞争力的,更具竞争力的新一代制造业企业及其生态系统。智慧工厂以创造全新客户价值和最佳用户体验为宗旨,覆盖了广泛的协作网络和知识集合。
智慧工厂是继自动化工厂、数字化工厂、智能化工厂之后,现代制造业企业发展的新的高级阶段,是具有创新力、生命力和极具竞争力的新一代制造业企业及其生态系统的发展愿景。
“智慧工厂1.0”是针对中国制造业的现状,整合成熟技术与经验,实现转型升级的第一步,也是迈向智慧工厂的关键一步。
那么,在当下,以《中国制造2025》战略为引导的服装制造业毋庸置疑是需要智慧缝制工厂来转型升级的,而且是必走之路。
众所周知,缝制机械行业是典型的先进装备制造业,技术革新是行业发展的原生动力。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科技革新正在主导市场潮流,声、光、电以及遥感控制和云端大数据与制造行业的不断碰撞和融合,给缝制机械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基于物理信息系统的智能化创新改造正引领缝制机械及下游用户行业在商业模式、生产方式、产品研发及产业链体系等方面不断拓展。大力提升缝制加工相关各行业的基础生产及创新实力,通过技术改造、业态升级,打造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特色中小企业群,进而实现我国轻纺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既是增强国家制造业实力,在国际领域取得更多话语权的任务,也是广大业内企业力争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下游行业提供高附加值产品的共同需求和目标。
智缝时代,企业何去何从?
智慧缝制工厂的形成归根到底的核心在于智能制造的打造上,即以物联网为基础,以数字化为中心,以信息物理系统CPS为手段。
国内缝制机械行业技术专家杨明才表示:“当前缝制机械行业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的新运营体系已初具雏形,并正由单纯的工业机械制造向智能制造和整体解决方案及系列增值服务方向快速转变。根据目前缝制机械行业的基础和发展现状,中国缝制机械行业要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必须在物理模型、信息模型和能量模型三个维度上,实现装备的横向集成、信息的纵向集成及产品生命周期和企业价值链集成。”
智慧缝制工厂的建设离不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的技术,因此,一些缝企开始奉行高新技术至上的原则,一味地追求产品技术上的革新与创造,其实,这是打造智慧缝制工厂的误区。
对于此现象,专家谏言:切勿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别人的成功可以借鉴,但一味照搬模仿是行不通的。不同企业的基因不同,适合别人的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大多数时候,模仿者看到的只是别人成功使用技术手段的结果,对于实际应用的操作过程却是一头雾水。
在智慧工厂建设中,企业要认识到,无论是何种手段,适合自己的才是最有用的。自动化、数字化只是手段,不是目标。企业应基于当前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合理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步步为营,坚定向着目标前进,这才是稳妥有效之道。
智慧缝制工厂不是能在短期内就实现的,企业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不能只看到当前的利益,迷失于手段中,因小失大,着眼长远是企业应该持有的态度。
预判未来,明确发展道路
智慧工厂无疑是着眼未来的,因此,在当前基础上,预判未来趋势、明确企业发展路径并做好准备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缝制机械行业长远发展来看,要想建设更符合潮流的高效智慧工厂,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把当前的产品做到最好,还要考虑要做的下一代产品是什么,怎样才能更好地生产出让客户更满意且领先行业的产品。
很多制造企业被市场淘汰不是因为没有把产品做精细、做好,而是对未来没有预判,以至于不能及时连接上新的供应链、新的生态系统。归根结底,这些企业是被淘汰在上一代了。智慧缝制工厂的内涵归根到底还是要坚持“以人为本”。
此外,决策者在做预判时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考虑到可能发生的技术和产品的迭代。技术和产品迭代时往往会出现颠覆性的变化,上一代产品的生产线及设备尤其是自动化设备,很多时候是不能满足下一代产品的生产需求的。所以在投入新生产线时,便需要考虑当前的生产线能够支撑未来几年的生产需求的问题。
智慧缝制工厂的建造是需要技术和以人为本双向主导来打造的,在技术上用虚拟网络把不同的实体设备联系到一起,让工厂成为一个整体。通过虚拟网络,使产业链成为一个整体,与社会融为一体,从而完成缝制生产模式的根本转变,在对未来产品的生产预判上有一个更加清晰的定位,那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智慧缝制工厂的建造也将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