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需求放缓,行业步入阶段性调整——2019年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经济运行概况(一)
- 2019年,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全行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大技术创新,推进结构调整,加快智能转型,培育增长动能,展现出较强的发展韧劲和坚定的发展信心。但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内外市场需求放缓、中美贸易争端持续升级等多重压力下,行业主要经济运行指标均明显下滑,由恢复性增长步入阶段性调整,工业缝制设备总体产销规模回落到2017年水平。
2019年行业经济发展概况
(一)经济效益明显下滑,成本费用有效控制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图1),2019年年缝制机械行业238家规上企业累计主营业务收入为276.4亿元,同比下降11.80%;累计利润总额为15.46亿元,同比下降29.35%。协会统计跟踪的百家整机企业数据显示,2019年百家整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197.3亿元,同比下降9.35%;利润10.62亿,同比下降33.23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9年,随着国家各项减税降费及支持制造业发展的政策落地,企业积极挖潜降本,成本费用得到有效控制。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表1),2019年行业规上企业累计成本费用255.89亿元,同比下降10.95%;三费比重为12.09%,较上年下降0.21个百分点;百元营业收入成本80.49元,较上年减少0.57元,远低于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4.08元的均值。
(二)生产总体下行,智能类产品增长
2019年以来,行业生产逐步放缓,并在二季度步入负增长,全年各主要品种生产均呈较快下行态势。全年行业规上企业累计工业增加值增速为-7.5%,低于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3.2个百分点。
据初步测算,2019年行业累计生产各类家用及工业用缝制设备(不含缝前缝后)约997万台,同比下降13.3%。另据协会跟踪统计的百家整机企业数据显示,2019年百家骨干整机企业累计生产缝制机械614.68万台,同比下降17.68%。
1、工业缝纫机:
据初步测算,2019年全行业工业缝纫机总产量约697万台左右,同比下降17.02%,产量回落到2017年水平。
2019年,协会跟踪统计的百家骨干整机企业累计生产工业缝纫机417.08万台(图2、图3),同比下降22.20%,约占全行业估算总产量的60%。其中,市场主导性产品平缝、包缝、绷缝产量同比下降约23%,特种工业机产量同比下降8.10%,自动模板机产量同比下降38.81%,电子花样机产量同比增长5.57%,自动缝制单元产量同比增长52.98%,电脑刺绣机产量同比下降16.34%。
2、家用缝纫机:
据初步测算,2019年我国普通家用机产量约为190万台左右(图4),同比增长11.7%,增长主要因为非洲、中东、南美等市场需求持续增加。多功能家用机产量约为110万台,同比下降26.60%,产量持续大幅下降主要因为张家港伸兴等日资与台资企业将产能持续向越南转移所致。
2019年,协会统计的近10家家用机整机企业累计生产家用缝纫机149.79万台,同比下降9.04%。其中,多功能家用机产量48.09万台,同比下降31.24%;普通家用机产量101.70万台,同比增长7.34%。
3、缝前缝后设备
据协会统计的11家缝前缝后设备整机企业显示,2019年累计生产各类缝前缝后设备(含裁剪刀、裁床、拉布机、整烫设备等)共47.80万台,同比增长3.66%。
据调研了解,受用工及成本上涨、下游推进智能工厂建设等因素驱动,高效率的自动拉布、裁床以及吊挂系统等近年来市场需求呈现逐步增长态势,行业从事自动裁床研发生产的企业已达十余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售价不断下滑。2019年整体市场需求走弱,下游投资有所放缓,裁床、吊挂等主要缝前缝后设备销量呈小幅微增,但销售收入同比明显下降。
(三)市场趋于饱和,内销持续低迷
2019年,受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美贸易争端升级以及市场阶段性饱和等影响,服装等下游需求明显萎缩,缝制设备内销快速放缓至负增长。据协会统计测算,2019年工业缝纫机内销约308万台,同比下降约30%(图5),销量略低于2017年水平。同时,2019年国内市场还从国外引进各类工业缝制设备6.56万台,同比下降2.11%。
2019年,国内市场形势总体呈“L”型走势。一季度行业内销继续延续上年增长势头,在传统小旺季市场的带动下,内销依然保持正增长,但是增速在2、3月有所放缓。二、三季度,在中美贸易冲突持续升级、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加大等影响下,下游行业订单减少,观望态势加深,发展信心不足,导致对缝制设备需求大幅锐减。从协会对广东、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河北等区域市场调研反馈情况来看,二季度特别是进入5月份后,国内市场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递次减少和断崖式下跌态势,下滑最严重的广东地区内销同比下降在50%以上,浙江杭州等重点区域市场下降约50%,中西部下降在30%左右,新疆、山西、陕西受产业扶贫政策和监狱需求增加等带动,下滑约15%左右。进入四季度,中美贸易冲突趋向缓和,市场信心有所恢复,内外经济企稳回升态势加大,下游服装行业进入春装的生产备货高峰,整机企业加大营销力度,经销商补库动力有所增强,市场对缝制设备的需求又呈弱回升态势。
(四)产销率低位徘徊,库存小幅收缩
据协会跟踪统计的百家整机企业月度产销数据显示(图6),2019年一季度行业工业缝纫机普遍供给趋紧,产销率均超过100%。自二季度起,受市场需求萎缩影响,企业生产较快放缓,市场供给大于需求的态势持续显现。由于对2020年行业形势相对谨慎,三、四季度企业主动减产收缩库存,产品库存压力有所减轻。
据协会统计显示(表2),2019年底行业百余家整机企业产品库存量约90.69万台,同比下降4.65%。其中,家用机库存为10万台,同比增长24.08%;工业机库存为78.95万台,同比下降6.39%;缝前缝后设备库存为1.74万台,同比下降36.04%。
(五)进出口保持增长,增速有所放缓
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缝制机械产品累计进出口贸易额达33.19亿美元,同比增长2.38%;贸易顺差16.5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收窄0.90亿美元。
1、出口稳中有进,出口额再创新高
2019年,企业紧抓“一带一路”等发展机遇,努力克服中美贸易摩擦、局部市场地缘政治紧张等影响,加大国际市场拓展,出口额再创新高。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图7),2019年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累计出口缝制机械产品24.86亿美元,同比增长1.27%,出口额已连续四年正增长, 但增速较上年回落4.06个百分点,行业月出口额均值2.07亿美元。
2、工业缝制设备出口小幅下滑,普通家用机出口增长
从出口分产品情况来看(表3、图8),受中美贸易争端和国际需求放缓影响,2019年国际市场对工业缝制设备年度需求总量有所下滑。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9年行业累计出口工业缝纫机389.38万台,同比下降4.21%,出口额12.27亿美元,同比增长0.80%;出口刺绣机2.54万台(单价2000美金以上),同比增长5.32%,出口额3.05亿美元,同比下降1.12%;出口缝前缝后设备94.55万台,同比下降7.46%,出口额3.86亿美元,同比增长17.13%;出口缝制机械零部件3.67亿美元,同比下降0.67%。
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9年家用缝纫机(含普通及多功能,单价22美金以上)出口量约293万台,同比下降12.15 %,出口额1.64 亿美元,同比下降19.04 %。其中,普通家用缝纫机国际市场需求增长明显,出口量约171万台,同比增长14.72 %,出口额0.49亿美元,同比增长29.2 %。普通家用机对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巴西等市场出口均呈现两位数增长,对贝宁、多哥、苏丹、利比亚等市场出口则呈现翻倍增长态势。
3、“一带一路”、东盟等重点市场支撑行业出口稳增长
从缝制机械产品出口各大州及重点市场来看(表4、表5),2019年“一带一路”、东盟等重点区域市场需求相对旺盛,为行业出口稳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对亚洲市场累计出口缝制机械产品17.16亿美元,同比增长5.91%,约占全年出口总额的69.05%,比重较上年增加3.03个百分点;对非洲出口2.36亿美元,同比增长15.22%;对“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累计出口额16.59亿美元,同比增长7.75%,占行业出口比重的66.76%,较上年比重增加4.02个百分点;对东盟市场出口7.94亿美元,同比增长11.11%,约占全年出口总额的31.96%,比重较上年增加2.8个百分点。
4、内需低迷,进口大幅放缓
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图9、表6),2019年我国累计进口缝制机械产品8.33亿美元,同比增长5.86%,增速较上年下降42.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缝纫机累计进口量4.65万台,进口额1.06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8.67%和27.81%;缝前缝后设备累计进口1.91万台,进口额6.3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8.65%和19.71%。
从进口国家来看(表7),2019年我国从日本进口缝制机械产品总额达3.84亿美元,同比增长8.01%,占行业进口比重的46.13%;从德国进口缝制机械产品总额2.80亿美元,同比增长16.89%,占行业进口比重的33.56%。另外,随着部分日本等外资企业在越南不断布局和扩大缝制设备产能,2019年我国从越南的缝制设备进口额也呈两位数中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