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GEMSY同步位置
宝石GEMSY同步位置
“总的来说在奔马看来,裁床的本质就是裁剪,其最核心的就是前三点,精度、效率、稳定性,这三方面能不能保证至关重要。”
把握裁床的三大核心要素
一是裁剪精度要得到保证。二是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要满足生产效率的需求。三是机器的稳定性,一般一个300-400人的服装生产厂,购买一台自动化裁床就够了,而且购买了自动裁床的企业,其原先的裁剪师傅基本就被替代了。所以裁床的稳定性非常重要,如果因为机器的问题被迫停工停产,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
第四点是服务,在机器出现问题的时候,服务的及时性及效率必须要保证。五是使用成本,裁床不像一般的缝制设备,它牵涉到后期的使用费用,包括了服务、耗材、零部件等费用,有的裁床可能销售价格很便宜,但后期的使用成本很高。所以对于客户而言,对于裁床的投资是按照单一的产品购买价格来算还是将后期每年的使用和维护成本一并算上,这也有很大的区别。
六是机器的质量。这一点往往也是很多客户容易忽略的,因为现在大部分智能裁床外观都比较相似,但其使用寿命却不尽相同。奔马德国副总经理Jochen Cramer之前在接受采访时就曾说过,奔马1999年推出的XL7501机器,到目前为止,基本全部都在服役。
利用技术资源优势,突破市场
对于一些特殊面料的裁剪,比如羽绒服面料、不透气面料、带涂层的面料这些都是现在服装行业在裁剪方面比较大的痛点,奔马也走在探索解决方案的最前沿。“现在我们和国内外的好几个大客户都在做联合开发。我们会和行业一线的一些客户进行联合创新,把一些需求大的创新成果做成标准化的产品,再将这些产品用来服务其它的客户群体。”崔瑾介绍说。
学习标杆,在研发和组织上下功夫
面对国内不断崛起的中低端裁床品牌,崔瑾觉得对行业来讲是好事,因为越来越多的玩家进入才能将行业越做越大。“竞争肯定是存在的,但我们对自己很有信心,因为我们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几乎都是翻倍的,就是要保证我们在这一领域里的技术领先优势。其实一个品牌在某个领域能否一直保持优势,并不是看你的对手有多少,而是看自己有没有成长,产品有没有创新。”
据崔瑾介绍,目前奔马有研发人员200余人,在国内的台州、西安、杭州三座城市以及德国都有研发中心,其中台州、西安、德国的研发中心专门为智能裁床服务。
除了有自己的研发中心,奔马还和很多国内及德国的高校在一些高端的前沿技术方面开展合作。2024年10月18日,奔马与清华大学团队就进一步推动前沿技术在裁剪行业的应用,促进高质量创新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推动产业的创新发展,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双方主要的合作领域就是智能裁床。
如果说对研发的大量投入是奔马保持产品创新和技术优势的法宝,那想要源源不断地给一个拥有90多年历史的老品牌注入创新和活力,就得靠另一个更为核心的基础,用崔瑾的话说就是公司组织的活力。“虽然大家都可以在研发上投入人力和物力,但核心还是怎样让这些人和资源动起来,有活力。目前奔马的整套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相当健全。为保证组织里不断有新的血液融入,每年奔马会招聘50-60名大学生,也会招聘行业的牛人、大佬,保证组织的高效运转。”
在我们的对话快接近尾声的时候,崔瑾跟我们卖了个关子,“目前我们正在研究一款新产品,计划明年推出。具体是什么,现在还不方便透露。”
2024年转眼就要过去,2025年奔马会带来怎样的惊喜和突破让我们拭目以待。
拓卡奔马亮相今年8月的第18届巴西国际纺织工业展
拓卡奔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奔马)作为全球研发自动化裁床最早的几家企业之一,一直以来都在中高端软性材料切割市场占有重要地位。自2009年奔马被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收购之后,奔马在原有的技术和市场积淀下开启了新的征程。
“奔马给自己的定位是要做裁床领域的‘奔驰’。”说起自家公司,崔瑾很自豪。作为奔马的副总经理、总政委,崔瑾近期接受了全缝信息中心的采访,就这个有着90多年悠久历史的老品牌对裁床本质的理解,以及如何保持创新与活力和我们进行了分享。
拓卡奔马副总经理、总政委崔瑾
把握裁床的三大核心要素
据崔瑾介绍,奔马目前在全球自动化裁床的市占率在30%左右,在中国中高端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如此高的市占率无疑代表着客户对奔马产品的认可。2023年发布的S80超高精度裁床,通过墨提斯软件控制系统,高精度裁剪系统、涡流真空传动系统等三大核心技术的应用,保证了控制、裁剪、传动的超高精度也展现了奔马在裁剪行业内的技术领先优势。
“其实每家品牌都有自己独到的裁剪解决方案,如果单从技术层面来讲,我们有很多的优势专利技术,比如双刀盘、一体式裁头、刀智能等。这些技术是用来保证我们裁剪精度的,但仅仅聚焦到精度上,难免过于片面。”崔瑾进一步拿服装行业举例,在选择适合的裁床时应当考虑哪几方面问题,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S80获得2024年的红点设计奖
一是裁剪精度要得到保证。二是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要满足生产效率的需求。三是机器的稳定性,一般一个300-400人的服装生产厂,购买一台自动化裁床就够了,而且购买了自动裁床的企业,其原先的裁剪师傅基本就被替代了。所以裁床的稳定性非常重要,如果因为机器的问题被迫停工停产,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
第四点是服务,在机器出现问题的时候,服务的及时性及效率必须要保证。五是使用成本,裁床不像一般的缝制设备,它牵涉到后期的使用费用,包括了服务、耗材、零部件等费用,有的裁床可能销售价格很便宜,但后期的使用成本很高。所以对于客户而言,对于裁床的投资是按照单一的产品购买价格来算还是将后期每年的使用和维护成本一并算上,这也有很大的区别。
六是机器的质量。这一点往往也是很多客户容易忽略的,因为现在大部分智能裁床外观都比较相似,但其使用寿命却不尽相同。奔马德国副总经理Jochen Cramer之前在接受采访时就曾说过,奔马1999年推出的XL7501机器,到目前为止,基本全部都在服役。
S80采用德国工艺裁头结构
“按照欧洲八小时五天制的工作节奏,使用寿命可以达到30年,但在中国两班倒、三班倒的情况下,很少裁床能达到这使用年限。”崔瑾进一步解释说,“目前奔马的设备在中国市场上使用时间超过十几年的很多,而且都在正常运转。但有的品牌可能在使用了五六年之后其裁剪精度和效率就没法保证如初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更换新的设备。如果这样计算的话其使用成本也是有很大区别的。”
最后要考虑的才是价格,因为在以上几点都能够得到满足的前提下,这个时候价格的优势才能体现出来。崔瑾表示:“总的来说在奔马看来,裁床的本质就是裁剪,其最核心的就是前三点,精度、效率、稳定性,这三方面能不能保证至关重要。”利用技术资源优势,突破市场
在被杰克收购之前,奔马在德国的产品线包括多层裁床、单层裁床还有很多定制类的产品,面向的企业客户行业也比较广,除了服装,还有广告印刷、复材、包装一类的行业。奔马被杰克收购之后,借助杰克在国内的客户资源优势,奔马首先聚焦到了服装行业,产品以多层裁床为主。
目前奔马在国内多层裁床中高端市场有50%以上的占有率,而奔马德国方面还是保持以前多产品线的发展策略。“但在市占率达到50%之后,想要再向上突破无疑难度很高。所以我们接下来也会在非服装产业,单层裁床上发力。”崔瑾告诉我们奔马有技术资源优势,可以将目前在德国做得比较成熟的单层裁床技术迁移到中国来,发展其它行业的客户。“虽然现在国内单层裁床的市场价格已经被打得很低,但在中高端领域还是有很多机会。”
X5获得2024红点设计奖
对于一些特殊面料的裁剪,比如羽绒服面料、不透气面料、带涂层的面料这些都是现在服装行业在裁剪方面比较大的痛点,奔马也走在探索解决方案的最前沿。“现在我们和国内外的好几个大客户都在做联合开发。我们会和行业一线的一些客户进行联合创新,把一些需求大的创新成果做成标准化的产品,再将这些产品用来服务其它的客户群体。”崔瑾介绍说。
学习标杆,在研发和组织上下功夫
面对国内不断崛起的中低端裁床品牌,崔瑾觉得对行业来讲是好事,因为越来越多的玩家进入才能将行业越做越大。“竞争肯定是存在的,但我们对自己很有信心,因为我们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几乎都是翻倍的,就是要保证我们在这一领域里的技术领先优势。其实一个品牌在某个领域能否一直保持优势,并不是看你的对手有多少,而是看自己有没有成长,产品有没有创新。”
据崔瑾介绍,目前奔马有研发人员200余人,在国内的台州、西安、杭州三座城市以及德国都有研发中心,其中台州、西安、德国的研发中心专门为智能裁床服务。
S80采用墨提斯软件控制系统
除了有自己的研发中心,奔马还和很多国内及德国的高校在一些高端的前沿技术方面开展合作。2024年10月18日,奔马与清华大学团队就进一步推动前沿技术在裁剪行业的应用,促进高质量创新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推动产业的创新发展,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双方主要的合作领域就是智能裁床。
拓卡奔马清华技术合作签约仪式
如果说对研发的大量投入是奔马保持产品创新和技术优势的法宝,那想要源源不断地给一个拥有90多年历史的老品牌注入创新和活力,就得靠另一个更为核心的基础,用崔瑾的话说就是公司组织的活力。“虽然大家都可以在研发上投入人力和物力,但核心还是怎样让这些人和资源动起来,有活力。目前奔马的整套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相当健全。为保证组织里不断有新的血液融入,每年奔马会招聘50-60名大学生,也会招聘行业的牛人、大佬,保证组织的高效运转。”
在我们的对话快接近尾声的时候,崔瑾跟我们卖了个关子,“目前我们正在研究一款新产品,计划明年推出。具体是什么,现在还不方便透露。”
2024年转眼就要过去,2025年奔马会带来怎样的惊喜和突破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