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电子政务分析:GRP与ERP比较研究

    1. 前言

      40年代,人们提出了定货点法以解决稳定消耗情况下的库存控制,60年代计算机系统的发展使得短时间内大量数据的复杂计算成为可能,人们为了解决订 货点法的缺陷,提出了MRP理论(物料需求计划),解决了物料需求和市场需求不断变化情况下库存控制的问题。到了70、80年代,在自上而下的加工采购计划基础上,增加了自下而上的计划反馈系统,从而形成了闭环MRP阶段。其后,MRP系统中集成了资金信息,保证了实物账和财务账的同步生成,闭环MRP发展到了MRP II,实现物料同资金信息的集成是MRP II区别于MRP的一个重要标志。90年代初,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一些实施MRP II的企业感到,仅仅面向企业内部集成信息已经不能满足实时了解信息、响应全球市场需求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加特纳公司(Gartner Group Inc.)在1993年提出了ERP概念,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供需链管理,推论各类制造业在信息时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变革,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ERP覆盖了整个供需链的信息集成,并且不断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已经能够体现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同步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准时生产、约束理论等诸多内容[1]。近年来,ERP研究和应用发展更为迅猛,各大媒体广泛报到,各种研讨会大量召开,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应用软件产品,ERP的概念和应用也以企业信息化领域为核心,逐渐深入到了政府、商贸等其他相关行业。

      2001年,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17号文件的发布以及相关政策、制度的出台,中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电子政务是在政务领域应用电子手段辅助实现政府职能、管理政府资源和提供政府服务,具体是指公共管理部门将其所从事的管理职能、服务职能、社会保障职能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通信技术加以实现,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及时、周到的管理和服务[2]。目前中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具体地讲,就是依托政务内网、政务专网、政务外网的基础网络设施,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建立四大基础数据库,重点建设十二金工程,并通过政府门户网站为社会提供完善的服务,从而带动整个政府信息化建设稳定和有序发展。巨大的发展潜力、诱人的市场空间、强大的政策支持、大量的资金投入也引来诸多软件、硬件及服务厂商逐鹿电子政务市场。

      “电子政务是一场深刻的革命”。积极应对电子政务的挑战,必须要有先进的理念做指导。没有先进的理念,电子政务建设就会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统一规划,就不能很好地服务于政府职能转变、政府机构改革,就不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国家干部、各级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各种形态的国有资产、军队等各种政府资源的优势,为公民及相关组织提供优异的管理和服务。

      正是基于电子政务建设的艰巨性、深刻性和重要性,北京用友政务公司于2000年结合ERP相关理论和实践,在政府信息化领域,首次创造性地提出GRP(政府资源规划)理念,并以此指导公司在电子政务领域的实践[3]。2002年,上海iVisions技术有限公司也在解决方案蓝图册中提交了IGRP方案[4]。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化研究中心[5]、大连理工大学[6]等都相继阐述了自己关于对GRP的认知和实践。

      GRP的概念来源于ERP,即面向政府领域,提供政府资源规划,有些为了强调GRP与ERP的紧密关系,甚至将GRP称为GERP。从最宽泛的管理系统角度,GRP是指建立在现在通信技术之上,以优化政府管理和服务,合理配置政府资源为目标的管理系统。政府管理和服务的优化决定于政务流程的优化程度,政府资源的合理配置来源于政务信息的共享程度和政务资源的整合程度。

      目前在ERP和GRP理论研究领域,由于GRP出现时间较晚、GRP理论基础尚未完善等原因,尚未有专门的就ERP和GRP进行比较研究方面的论著或文章。本文希望通过对ERP和GRP的比较分析,理清二者关系,找出二者异同,以期能够对企业信息化、政府信息化建设有一些帮助。本文共分上下两篇,上篇中,第二节主要就ERP和GRP的概念进行基本的比较分析,并结合ERP和GRP的重要思想和体现进行说明;第三节主要就ERP和GRP的系统需求进行比较;下篇中,第四节主要说明就ERP和GRP的产品模式进行比较;第五节主要就ERP和GRP的系统架构进行比较;第六节主要就ERP和GRP的市场特点进行比较;最后给出结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