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的神奇“商业营销”模式
- 2001年是“零售为王”的时代,是沃尔玛的时代。这一年,拥有45年历史的沃尔玛已经在全球拥有4150家连锁店,其年度收入达到2200亿美元,超过埃克森石油公司跃居世界500强的首位(后者的收入额为2129亿美元)。纽约的零售业分析家埃里克·拜德说:“每个人都需要卫生纸、牙膏、牙刷,而沃尔玛是世界上最高效的零售商。它的发展史真的令人赞叹。”在过去的20年中,沃尔玛以每年10%的增长速度膨胀,业务迅速扩张到亚洲、欧洲和南美洲。
沃尔玛是一个庞然大物,是一个令人惊叹不已的谜。
沃尔玛的成功得益于自己的“十大法则”,在本文中,我们只探讨其中的一条:“永远比对手节约”,并据此阐述沃尔玛的“商业营销”模式。
一、笑傲同行的“穷人店”
2001年,“穷人店”沃尔玛发威,一举登上全球500强首席宝座,创造了一个在逆境中凸起的财富神话!而在全球经济萎靡的深飒之秋中,沃尔玛的强硬对手凯马特却未能支撑熬到2002年,终于在2001年岁末黯然退场(申请破产)。截止到2002年1月31日的一个财政年中,沃尔玛的净销售额达2200亿美元,比上个财政年整整提高了13.8%;净收入再次刷新历史记录,飙升了6%,达到66.71亿美元,即每股收益1.49美元。其中,沃尔玛店、山姆会员店两个分支的营业利润分别飙升了6%和9.1%,而海外分支的营业利润也直线上升,狂飙达31.1%之多。在沃尔玛不断刷新自身记录的同时,美国第二大零售巨头凯马特却创下了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零售商破产案:2002年1月22日,凯马特公司向芝加哥联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当天,凯马特股票在纽约证交所下跌60.34%,收报0.69美元。申请破产保护的凯马特将关闭2114家连锁店中的500家。
花自飘零水自流。两个全球零售巨头在2001年遭受的不同命运,发人深思,耐人寻味。与善玩数字游戏、做假账的安然不同,凯马特的故事展示的是一个零售商的囚徒困境,并再次应验了一句商界名言——规模不等于效益,规模与效益不是互为因果,而是条件。而零售大王萨姆.沃尔顿多年前说的一句话至今犹清晰在耳:“供应链制胜的关键是——永远都要比对手更好地控制成本”。综观历史和周围,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又有多少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