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制行业打品牌要先懂品牌
品牌的建立是市场营销中重要的一环,面对愈来愈同质化的产品,建立品牌是必由之路,因为品牌是产品价值的高度聚合。有业内人士直言,当前缝制设备行业还没有一家企业有能力做到品牌营销这一阶段。但是小企业一样可以做品牌,品牌就要从小做起。2003年缝纫机行业诞生了5家“中国名牌”企业,虽然有了“中国名牌”的称号,但是也不能代表企业就拥有了品牌。随着产业的发展,企业更加重视品牌建设,但努力打造品牌的同时先得认清品牌,了解品牌的作用。
如果归纳2004年行业内使用频率最高的词的话,那么一定是“品牌”这个词。无论哪个企业都会把“品牌’,这两个字放到较重要的位置,由此也能看出行业企业对品牌的迷恋。这种迷恋让一些业内人士担忧,做品牌是好事,但是众多企业对品牌理解都各有千秋。没有弄清品牌到底是什么就着手于做品牌,反映出本土中小企业经营思路不够清晰,不够谙熟市场运作规律,营销成熟度较低,很容易在市场实践中碰壁。没有弄清国外资本大张旗鼓推广其品牌的真实目的,就不知道如何同国外资本进行有效的竞争,更难在竞争中取得胜利。由于洋品牌不断高举品牌大旗进人中国市场,使国内市场由大众消费向品牌消费的转变趋势越来越明显。再加上各种客观和主观原因,本土行业内的中小企业又不能在很短时间内创建优秀的品牌,所以导致洋资本越来越主动,本土中小企业则日益被动,反败为胜的成本也将越来越高。
品牌是什么?很简单,品牌在形成之前是一种长期战略投资,在形成之后是一种赢利手段。品牌的背后是“产品形象的定向原始积累”。没有一系列叫得响的产品长期被消费者享用和市场检验,品牌形象根本无从树立。也就是说,品牌的背后是系列产品的支撑,品牌成功的背后是成功的产品设计创新的支撑。国内缝制企业在品牌建立上可以说还在启蒙阶段,而像日本的重机、兄弟等国际著名品牌的树立时间要早于国内缝制设备生产企业创建品牌的时间几十年之多。而现在国内缝制设备生产企业看到的只是重机、兄弟已成的品牌,没有追溯其艰难、耗资巨大的品牌建设过程,没有探索其成功品牌背后的秘密,没有弄清楚品牌是一种高额的、长期的战略性投资,而误认为做品牌是轻而易举的,误把战略当战术,误把手段当目的,“品牌”就成了故弄玄虚的空话,不可能起到什么实际的效果。也会导致经营目标方向的错位,大量资金打水漂,贻误了市场竟争的战机。
更可怕的是,海外资本利用中国人对品牌的迷信,把本来作为战略使用的品牌在中国直接作为战术来使用,以征服中国消费者,如韩国的产品能够迅速扩张,就是一个非常现实的例子。海外资本有实力也有条件这么干,但本土中小企业如果也把品牌当成战术用,就会损失重大。这些中小企业没有品牌,更没做过品牌,那么拿什么当战术呢?其最应该做的是将经营目标回归到产品市场化设计上来,将每一分钱都花到刀刃上,抓紧时间解决生存问题,脚踏实地的结合缝制设备市场的客观特点,通过系列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渐渐培育起自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