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棉纺设备为行业发展奠定基础

            近年来,随着纺织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纺织机械设备的技术水平、产品开发能力、稳定性等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为下游企业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奠定了可靠基础。

      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技术发达国家,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作为传统支柱产业的纺织工业,也正面临着国内外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考验。要使棉纺织行业尽快走出以手工操作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纺纱工艺技术,根本出路就在于设备工艺技术的创新,特别是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性技术改造传统纺纱设备,在做好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上下工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赶上国际纺纱技术进步的步伐。

      调整结构、产业升级需要从多方面努力,生产手段的现代化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由于棉纺工程的生产工序多,工艺流程长,组成工艺流程的单机多,各工序和各单机的技术性能特征和状态都可能影响最终的成纱质量,因此,加快我国棉纺行业技术改造的步伐,必须树立系统工程的理念。在纺织企业里、国际纺机展上,以及在出口设备的清单里我们不难发现,由我国企业制造的各类的棉纺设备在外观设计、电子技术的应用、产品的实用性上均得到了用户企业的首肯。

        棉纺设备走向成熟基本满足国内企业需求

      清梳联技术的优越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清梳联技术已成为棉纺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总结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我国清梳联设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到目前为止我国清梳联技术已经成熟。现在国内已能生产4条全流程清梳联生产线和8条配套流程清梳联生产线可供棉纺企业选用。国外清梳联的使用率已超过50%,美国等技术发达国家使用率已经接近90%。因此,在现阶段应大力应用清梳联设备,改造传统的落后卷喂工艺。

      精梳系统是一项要求高、工艺技术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集工艺、机械、微电子、仪器、气动于一体的大系统,精梳设备的发展是纺织企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虽然我国当前精梳机总台数(约17000台)和万锭配比不高,在产品档次上和先进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自改革开放以来,技术进步很快,在各纺织机械厂的努力下,我国精梳机的设计制造水平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各企业技术改造应以国产高效能精梳机为首选机型。

      国产并条机的生产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现代并条机的出条速度大为提高,有的高达1000米/分;并条机自调匀整技术,我国已经研究多年,近年来也有了较大的进展。航空工业公司613所研制的BYZ型中长片段自调匀整装置已与沈阳纺机厂等生产的几种并条机配套进入产业化,供棉纺企业技术改造选用。

      国产粗纱机的工艺性能和技术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天津纺机厂、河北太行纺机厂、无锡宏源纺机厂等研制开发的各种型号粗纱机,分别配用了国产全封闭锭翼,取消了成形锥轮,采用多电机分部变频传动,工业计算机按照数学模型控制卷绕成形,能基本上保持恒张力纺纱,提高了工艺质量。

      国产FA500系列细纱机已具备现代棉纺细纱机大牵伸装置的基本特征,能贯彻"重加压、强控制"的大牵伸工艺路线。FA500系列细纱机经长期的生产实践证明,在正常配棉条件下,产品质量可稳定在乌斯特97公报25%水平,可以替代进口设备。

      在环锭纺纱方面,紧密纺的推广应用最引人注目。紧密纺能提高成纱质量和纺细号纱,生产的纱线强力高,表面光洁,毛羽大幅度减少,改善纱线、织物品质,同时有利于后道加工的顺利,有利于提高国产纺织品的质量和竞争力。目前多家国际厂商,主要是立达、青泽、绪森、丰田公司,推出了相关技术,不但用在棉纺,还用在毛纺、麻纺生产中。随着紧密纺技术日益成熟,国内已经引进了(整机和改造)近30万锭,整机以立达K44(G33)为主(如山东鲁泰纺织有限公司、安徽华茂股份有限公司),改造以绪森Elite为主(无锡一棉、余姚华联纺织有限公司、新疆溢达纺织有限公司、丹阳毛纺有限公司等)。国内新近推出的紧密纺设备也有不少,其中有的直接与国外公司合作,采用其紧密纺装置(如经纬榆次分公司的),有的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为了促进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纺织行业已经将其列入今后几年重点发展的技术,进行重点攻关和产业化研究。国内多家纺织机械、器材企业和院校、科研单位已经投入研发。

        电子数字化处理技术为棉纺设备升级换代提供保障

      在我国棉纺设备的开发过程中,其突出特点是:第一,生产企业技术水平的创新,为用户企业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证。如由青岛纺机和郑州纺机公司分别开发的清梳联设备,全部采用数字化处理技术,图象显示、人机界面,体现了高性能与易维护的统一。从年产50多套发展到年产250套的年生产能力,在国内已有2000多万纺锭所采用的清梳联技术中,国产设备就占了65%,这不仅标志着国产设备正逐渐被国内纺织企业所认可,而且代表了当今我国主要棉纺设备正在日益走向成熟;第二,国内具有较高的实用性、稳定性、可靠性的创新技术,拓展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我国生产的针织设备虽然在技术含量上不及国内最高水平,但在技术操作上和经济实用性的创新上,受到了国内众多中小企业的欢迎;第三,企业队伍逐渐壮大,各类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随着棉纺工业的发展,我国技术成套棉纺设备近年来也有了迅猛提高,由郑州纺机公司、青岛纺机公司开发的清梳联生产线,无卷化率达到35.4%。梳棉机方面,与清梳联配套的高产梳棉机也大量应用,国产梳棉机的产量最高可达到100公斤/小时,进口梳棉机最高可达到120~140公斤/小时。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