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戈尔投资中信证券做二股东 股市上劲赚近7亿
- 除去服装主业之外,我们看到雅戈尔的两项最主要对外投资:中信证券和地产均大获成功。这或许是“农民” 董事长李如成特有的慎重和稳健
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雅戈尔,600177)喜事不断。4月26日公司预计2005年上半年净利润将比去年同期增加50%以上。6月20日,它参股的中信证券(600030)被确认为股权分置改革第二批试点,有分析人士计算后称,8月15日中信证券完成股改之后,假设雅戈尔可以当天立即抛出,将获利4.98亿元以上,这还不包括历年分红所得1.7亿元。
即使没有上述因素的影响,雅戈尔仍然称得上是上市公司中的佼佼者。雅戈尔股票于1998年11月上市,当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86亿元、净利润1.35亿元,而2004年公司上述两项指标达到41.55亿元和5.58亿元,分别是1998年的5.29倍和4.13倍,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1.99%和26.68%。
雅戈尔创始人、董事长李如成出身于农民家庭,他从不避讳自己的“农民”身份,他甚至认为这是自己取得成功的原因所在,“大家受的教育相对比较少,不容易受那些条条框框的束缚,因此闯劲很足,再就是我们这些人都特别能吃苦。”联想到股神巴菲特也曾被时髦的华尔街人士视为乡巴佬,莫非,农民更容易成功?
长期投资造就佳绩
1999年7-8月,中信公司等4家原股东和雅戈尔等40家企业法人、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等4家社会团体及实业法人共计48家发起人签订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协议,中信公司等4家原股东以原有限公司的股东权益10亿元认购10亿股股份,雅戈尔等企业法人和社会团体及实业法人以每股1.6元现金认购10.815亿股股份。雅戈尔投资3.2亿元,认购2亿股,占中信证券总股份的9.61%,成为并列第二大股东。
2002年12月中信证券在上交所发行4亿股A股普通股,雅戈尔所占股份比例由9.61%稀释为8.06%直至本次股权分置改革。
中信证券7月5日公布股改方案后,有人算了这样一笔账:其股改方案一旦获通过,向流通股股东支付了3.2股对价之后,雅戈尔仍然持有中信证券1.36亿股。中信证券6月17日停牌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为5.92元,支付对价后流通股股东的每股持有成本将降到5.92/(10+3.2)=4.48元。一旦跨过全流通门槛,雅戈尔投资中信证券获得的收益一夜之间即可实现翻番。
中信证券后来对方案又进行了修改,实际支付的对价为每10股送3.5股,而实际上雅戈尔支付的对价仅为1345万股,股改后持股数为18655万股,按修改后的参数照上述思路重新计算,则雅戈尔股改后所持市值达到8.18亿元,与账面价值升值4.98亿元。而中信证券复盘后股价也远远超过4.48元(8月15日股改方案实施,当日收盘价为5.20元),照上述方法雅戈尔获利更为丰厚。然而,这还不包括雅戈尔历年来从中信证券分得的现金红利,据统计已达1.7亿元之多。
其实,即使雅戈尔投资中信证券没有赚到钱也已经足以傲视群雄了,毕竟,绝大多数参股券商的上市公司损失惨重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为什么雅戈尔可以与众不同?
中信证券在业内以经营稳健而著称,近几年国内股市熊长牛短,中信证券却能在2002年IPO成功,令业内人士大跌眼镜。随后,人们听到的是一家家券商陷入困境,即使是南方证券、华夏证券和银河证券这样的巨头也不能幸免,而中信证券带给人们的消息却是在不停地收购、重组其他券商:万通、广发、华夏等等。当然,雅戈尔不可能在1999年时就预计到证券行业的窘困和中信证券的出色表现,然而以雅戈尔表现出来的稳健的经营风格来看,两者之间惺惺相惜是很有可能的。
成功的专业化和多元化经营
雅戈尔是中国最大的服装企业,根据中国服装协会的数据,公司自2001年起利税成为行业第一,2002年收入也跃居榜首,此后一直保持着这个位置。然而就在1995年,雅戈尔无论是销售收入还是利税都还落后于当地的另外一家企业:杉杉股份(600884)。
1998年雅戈尔还没有多元化,公司的毛利率高达53.85%。服装行业的高利润和低进入壁垒使得潜在的竞争者蜂拥而入,如何发展成为杉杉股份和雅戈尔所共同面对的难题,两家公司采取的对策不同,效果也迥异。
杉杉股份的创始人和董事长郑永刚认为,杉杉要像耐克一样,只专注于品牌的经营,将加工外包和借助特许加盟商之手来使杉杉脱离销售和生产环节。而李如成恰恰相反,不但没有收缩战线,而且大举进军上游纺织行业和下游服装销售行业。事实证明雅戈尔的战略更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李如成和郑永刚都认识到服装行业发展潜力有限,多元化势在必行,然而即使是多元化的思路,雅戈尔和杉杉也大不相同。杉杉将多元化的重点放在与服装行业没有任何关联的高科技产业,而雅戈尔则以房地产为重点。
从时间上看,雅戈尔进入房地产行业时,也正是地产龙头万科(000002)卖掉万佳超市专注地产业并且宣称每年将增长30%以上之时。从报表来看,雅戈尔的多元化尤其是房地产业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就。从2001年至2004年,雅戈尔服装业务的销售收入和毛利增长缓慢,公司的成长很大程度上是地产、贸易、酒店旅游、电力热力和纺织行业的功劳。
耐克公司并非不可效仿,高科技在美国更是风光无限,然而在国内类似的成功案例极少,雅戈尔选择了一条风险更低、更容易把握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