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服装产业升级建言搭梯
广东虎门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谭志强
1996年,第一届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在广东东莞虎门镇拉开序幕,从此,一个以硝烟闻名遐迩的虎门开始聚焦服装业界的无数目光。如今,虎门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服装名镇。广东虎门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谭志强为其描绘的未来发展蓝图是,以“创新、突破、文化、时尚”为核心,使虎门服装真正实现从“创业”到“创名牌”的转变。
2005年11月11日,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将迎来它的十周年华诞。虎门服装交易会的十年发展历程,也正是虎门服装产业不断走向成熟的里程碑。
业内人士认为,虎门服装是十年磨剑铸就了其区域品牌的灿烂。面对业界的赞许声,广东虎门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谭志强深感虎门服装品牌依旧需要发力。谭志强指出,虽然“虎门服装这个大品牌的知名度很高,但单个品牌的社会认知度却还欠缺。要让虎门品牌深入到消费者的心中,这才是虎门实施品牌战略的根本目标。有品牌者得市场,有市场者得天下。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虎门服装品牌已经从成长期转向成熟期,虎门镇也已发展成为中国服装的集中地、发源地、凝聚地和策源地。虎门应该利用这一高地效应,以整体形象引导虎门服装品牌走出国门,打响国际市场。
谭志强认为,作为产业发展高级阶段的“品牌,它是消费者的“宗教,没有时间的积淀和内容的负载,没有布道的故事,成就不了真正的品牌。一个好品牌的形成就如同酿制陈年美酒一样,不仅需要时间积淀,更需要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品牌不仅是一种特定的名称,也不仅是一种标志、符号或设计意念,它包含着消费者所关注的功能性利益和情感性认同,代表着一种文化,一种潮流,一种魅力。谭志强说,目前虎门已经孕育出1个“中国名牌产品、1个“全国免检产品、12个“广东省名牌产品、10个“广东省著名商标,并在区域内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上百个。以纯、松鹰、灰鼠、狐仙等一批知名产品已经走红市场。随着从卖产品到卖品牌的时代变迁,作为中国服装名镇的虎门正在探寻产业模式的转型。
谭志强认为,目前,虎门的服装产业不仅面临着同行的竞争压力,而且还要直面后配额时代的贸易摩擦威胁,为此,虎门服装产业必须寻求全方位提升,真正实现从“创业到“创名牌的转变。
谭志强说,产品的升级是品牌的升级,产业的升级就是品牌的聚集和提升。只有不断提升虎门服装产业的整体形象,凸显出品牌的聚集效应,才能使虎门服装从地域概念向品牌概念转型。
谭志强指出,虎门服装已经成为虎门撬动地方经济的有力杠杆,但要将虎门打造成展示中国服装品牌的时尚舞台,除了政府发挥其职能作用外,企业也有责任形成共识与合力。政府要为企业提供一个多元化的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建立起现代化的物流营销渠道;服装企业应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向国际市场要资源要效益。每年一届的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就是虎门同国内外同行交流的绝佳平台,在与国内外市场对接、碰撞、交流中,虎门的服装产业得到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拓展。越来越国际化的虎门服装交易会促进了其服装业的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人才流和资金流的汇聚,并成就了虎门纺织服装业商机无限的贸易窗口。与此同时,虎门的服装企业要自主创新,实现突破。自主创新首先应在观念上进行创新,企业的眼光不能只停留在某一区域上,要敢于借助外力来发展自己,让企业如虎添翼;再则,创新和突破还应体现在产品研发、设计、管理等方面。另外,为服装品牌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这将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恒力,也是企业的终极竞争力。
谭志强强调,当一个产业集群把竞争优势建立在初级生产要素上时,它通常是浮动不稳的,一旦有新的产业集群踏上相同的发展阶梯,也就是其固有的竞争优势结束之时。为避免出现这种后果,虎门服装必须树立危机意识,注重提升产业结构水平,打造完整产业链,力争实现“差异型竞争策略,创造产业集群升级所需的高级生产要素。目前,虎门镇政府提出了打造“四个名牌工程,一是打造虎门服装企业的名牌产品、著名商标、驰名商标;二是通过高质量举行每年一届的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打造“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名牌;三是通过虎门服装企业的品牌和交易会的品牌构筑“虎门服装这一品牌,并使之成为响誉国内外的名牌;四是通过整合虎门服装产业的品牌,推动虎门服装产业的大力发展并带动其它产业的协同发展,打造“虎门这个大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