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多不利因素困扰皮革服装行业发展
据海关统计,2006年前8个月,山东口岸皮革服装出口384.1万件、价值1.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20.9%和19.2%。山东口岸皮革服装出口大幅下降原因主要是:人民币持续升值,人力、水电等生产支出增加,且自2006年1月1日,我国将生皮列入禁止开展加工贸易目录,进一步提高了皮革服装的生产、出口成本,但出口价格却难以同步提升,皮革服装出口已经是微利、甚至亏损,抑制企业出口的积极性。同时由于生产成本、出口成本的提高,国际竞争力随之下降,大量订单流失。这些原因造成山东口岸皮革服装出口大幅下降。
随着全球制革业逐步向我国的转移,皮革服装加工行业逐渐兴起,经过20多年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一个结构、布局合理、出口竞争力相对较强的行业,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皮革服装生产国,2005年我国出口皮革服装22.8亿美元,比上年略微下降1.3%,皮革服装出口占全球皮革服装出口总值的三分之一强。但诸多不利因素将长期困扰我国皮革服装发展,应引起关注。
一是皮革服装生产、出口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综合竞争力弱。据业内资料显示,我国中小型企业占皮革服装企业总数的9成左右。2005年前8个月,山东口岸有皮革服装出口实绩的企业133家,每家企业平均出口值仅为119万美元,出口值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仅有3家。皮革生产、出口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这一方面造成我国皮革服装行业产品设计开发和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影响了行业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生产手段和生产设备相同或相近,原料采购渠道、产品销售渠道和销售方式相似,造成出口低价竞争愈演愈烈。
二是企业缺乏自主品牌,产品档次低。我国皮革服装出口企业大多在从事OEM,皮革服装自主品牌出口不足10%,名牌更是寥寥无几,品牌效应带来的巨大利润被外商占有,企业只赚取低廉的加工费。国外一些名牌皮装单件售价高达上千、甚至上万美元,而我国皮革服装出口价格平均每件只有40美元左右,几乎是国际市场上最便宜的。
三是缺乏与国际市场的沟通能力,销售渠道不够畅通,对外商依赖严重。我国皮革服装行业国际市场开拓乏力,营销网络建设严重之后,内资企业大多没有自己独立的国外客户,外商投资企业的客户也都掌握在外商手中,皮革服装出口严重依赖进口商。
四是生产成本上升,出口订单逐步向低成本国家转移,行业亏损面不断扩大。皮革服装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随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断走高以及我国劳动力、水、电等综合成本提高,但出口价格却难以合理提升,这一方面造成皮革服装生产行业利润大幅下滑,亏损面不断扩大,据初步测算,2006年山东省皮革服装行业亏损率将达到70%左右;另一方面造成出口订单向印度等我国周边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的国家转移。 (以上数据源自:海关统计资讯网www.hgtj.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