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我来造 市场你来做——陆剑锋常工未来发展大计
商场如战场,军人出生的陆剑锋,以“品质上去一点点,市场占领一点点”的战略战术,带领常州工业缝纫机有限公司循序渐进。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和企业改制,从加工缝纫机零件到生产特种工业缝纫机,一路奋斗拼搏做出了自己的特色,走出了一条值得借鉴的成功之路,受到了业界的关注和认可。
如何配合落实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的科技创新?怎样做到可持续发展?如何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升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常州工业缝纫机有限公司董事长陆剑锋。访谈中,性格直爽的陆剑锋谈到了国内缝制行业以及常州工业缝纫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期间,陆剑锋对行业的独到认识和深刻思考,对企业的产品制造、经营理念的独到见解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记者:作为特种工业缝纫机制造商,在您看来,国产设备与国际品牌之间是否存在较大的差距?在行业科技创新,接轨国际等方面,您有怎样的看法?
陆剑锋:我认为,首先是国内同行应该改变观念,统一认识,眼光瞄准国际品牌的高质量和由此带来的高附加值,而不应该停留在低级的价格竞争。至于与洋品牌的差距确实也存在,尽管中国缝纫机的质量一直都在提升,但速度比较慢。而在对外推广上,如参加国际国内的专业展览会,我们要讲究方式方法,展示自己的方式要得当,用创意去表现自我,推荐自我,要有特色才能做出效果,还要研究历史,了解缝纫机的发展过程,着眼未来。另外,创新也要讲究方法,先学好人家再进行革新,再到自主创新。
记者:常工在产品结构的设置、品质保证、市场运营等方面在业内颇具特色,能具体介绍一下常工在这些方面的成功经验吗?
陆剑锋:任何一个企业所处的实际情况都不尽相同。我们常工已有20余年的生产历史。从加工缝纫机零件的基础上选择特种机的生产,循序推进,步步为营,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历练。现在我们的产品有锁眼机、钉扣机、电子套结机三大类。其中电子套结机从零件精加工开始都是自己生产的,关键技术由德国工程师把关,以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因为在世界缝纫机领域,德国技术居于领先地位,所以我们要学习他们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一点点提高自己的产品品质。
而我们的销售网络,采取每个省一家总代理的方式,特殊区域区别对待。本着互利互惠、共赢的原则,实行全权负责制。我们产品市场理念是“品质我来造,市场你来做”。企业负责生产和保证产品品质,市场运营直接交给经销商,给他一个大的空间,这符合社会分工细分化、专业化的发展规律。
记者:那么,常工在下阶段工作中有怎样的目标?
陆剑锋:根据近五年常工整体发展态势分析,我们一直都处在稳步的提升过程中。这几年国内市场需求呈饱和状态,竞争相当激烈,特别是今年,业内普遍反映销售不景气。但我们年产值的增长率却保持在30%左右,其中外贸出口、定牌生产和国内销售各占三分之一。
常工在未来两年时间内要实现同样机型拥有高中低三个层次产品的目标,例如锁眼机要有四个机型,钉扣机要有六个机型,电子套结机要有四个机型。因为不同档次的产品都有相应层次的客户群。而在未来三年内,我们要争取机电一体化,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生产一流产品。
而最终,我们的目标是与国内同行一道,在特种工业缝纫机领域向世界著名品牌提出新的挑战,最终要超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