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外贸服装“感冒”了?

      长期以来,外贸服装一直徘徊在没有品牌和专利优势、没有完善的销售网络、几乎没有附加值的三无状态。
     
        在过去的2005年,它们更是遭到欧美等国卡关、设限与反倾销。曾有业内人士指出,温州乃至中国的外贸走到今天,仍在拼劳力乃至性命,拼环境乃至生态,这不是一条走向富裕的康庄大道,而是蜿蜒的曲折路;是重数量不重质量,重竞争不重秩序,重外向型激励不重内在改革的缩影。 

     

        是我们的企业不思进取,满足于做代工挣点加工费?还是不想提升产品档次,不想早点脱掉“低小散”帽子?当记者做完外贸服装企业困惑方面的调查后,感受到外贸企业的心声是,“想!很想!但是我们有说不完的苦,有道不完的困惑……” 

        土地稀缺是“万恶之源” 

        “亩?单位还用亩啊?连1亩都没有,写0亩可以吗?” 

        一外贸服装企业女老板在填写《外贸服装企业困惑调查表》中“目前厂房有多少亩”一项时说的话。 

        温州服装企业缺土地已经不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对一直以量取胜的外贸企业来讲,每一寸土地都显得特别珍贵。在记者走访的24家企业里,几乎没有一个老总说自己现在的地是够用的,其中13家甚至还在租用他人的厂房生产。 

        每次说到土地问题,温州市服装商会外贸分会秘书长吴一亨就表现得十分无奈,他说温州的服装是从家庭作坊开始一点点做起来的,过程比较艰辛,现在企业有了一定的原始积累,有能力将企业做大做强,可是没有土地怎么建厂房?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某外贸企业老板在聊天中无意提到:“温州虽然是一个小城市,但土地也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缺。去批过地的企业都知道,政府就是有不成文的条款,服装企业常吃‘闭门羹’。”温州本身就是以轻工业为主,政府却不支持鞋服企业,企业家们不理解。有个别区域政府间有矛盾,有分歧,所以门槛也是越抬越高。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