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天鹤”归来——探索天门纺机如何在改制中做到不留尾巴

      从2000年的《“天鹤”为何要远嫁》,到2005年《寻访远嫁的“天鹤”》,中国纺织报关注天门纺机改制已历时7年。此前关注的重点,基本上是围绕企业如何走出困境、建立新的工作机制等话题。而此次,当记者再次走进这家企业时,发现它的改革成果,不仅表现在公司本身业已完善的制度上,更表现在它对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入认识中——

      4月3日下午5点,落日余晖下的板件车间外,十几个工人谈笑着走了过去。这是下班时间,也是吃饭时间。不远处的职工食堂已经准备好了十几道菜肴,那里就是他们的目的地。

      看到记者,工人们的表情没有变化。这依然是他们平凡的一天:在宽敞的车间工作,在准确的时间下班,在食堂吃提供了22%餐费补助的饭菜。

      这里是天门纺机,这个场景是天门纺机平常的一个剪影。自7年前改制后,几乎所有人都已经适应这种生活了。

      但除了沈方勇,天门纺机的总经理,7年前主导企业改制的关键人物。

      “天鹤”曾远嫁

      沈方勇并不避讳谈7年前的改制事件,虽然回忆当时所承受的压力并不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改制势在必行,但关键是选择什么时候改和怎么改。”他说。

      时任湖北天鹤纺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的沈方勇,正赶上多事之秋: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全国纺织行业形势急剧下滑,公司负债超过9700万元,而公司总资产才刚过5000万元;1400多名职工,实际工作的技术工人只有不到200人,相当于这200人养活着另外1200多名非一线职工。“旧的国有企业的毛病,我们都有了。”沈方勇说。

      公司濒临倒闭,沈方勇心急如焚。此时他已下定了改制决心,虽然此时国家尚未正式出台国有企业改制的政策法规,天门所有的企业也都在观望等待。

      经过多方努力,天鹤与北京一家公司谈起了合作。但最初这家企业对收购天鹤纺机的净资产并没有十足的信心,1999年至2000年,沈方勇同天门市政府领导几次赴北京进行磋商,最终落实了这一资产转让意向。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