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出路:以产业升级留住世界
2008年元旦作为的一个节点,中国许多制鞋、纺织、玩具企业已用光2007年的订单,同时,新的《劳动合同法》也于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再加上仍在继续走高的人工、土地、原材料等成本压力,珠三角产业基地再次面临一个抉择:关还是不关?内迁、外迁,还是坚守?这是一个问题。
不过,中国制造已经寻找到出路,通过产业梯度转移及提升产品档次等方式来消化成本压力,获得继续生存和发展的资本。
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将增长15%左右,比2007年的增长速度略有放缓。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下称《报告》)初步预计。
据海关总署11日公布的数据,2007年我国年度外贸进出口总值达21738亿美元,比上年(下同)增长23.5%。自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连续6年保持在20%以上,进出口规模翻了两番。
进入“优胜劣汰”加速期
参与《报告》编写的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雨时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尽管今年中国外贸速度可能放缓,但总体上呈现良性发展的势头,出口增长方式正经历从量到质的转型,这点从去年中国不少出口商品价格上涨便可看出。今年制造成本或进一步攀升,相关企业将进入“优胜劣汰”加速期,在这过程中可能要付出一些代价,部分企业倒闭在所难免。
李雨时分析指出,今年外贸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预计世界经济贸易增速将有所放缓,尤其是美国。受次级贷款危机影响,2008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进一步放缓,并在一定程度上拖累全球经济增长。此外,全球范围内各种形式的贸易摩擦呈上升态势,人民币可能持续较为平稳升值,国际能源、原材料和农产品(35.50,0.00,0.00%,股票吧)价格持续上涨,去年出口退税、加工贸易等政策调整以及今年1月1日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加上“两税合并”,这些都将可能影响今年的中国制造。
“在政策宏观调控上,考虑到平稳过渡和企业承受压力,预计今年在出口方面不会有大幅度的政策调整。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情况也有所不一样,很难判断哪个因素对企业冲击最大。不过,大多数出口企业都受到人民币升值影响,企业所能承受的临界点究竟是多少,这要看企业自身调整应对能力。”李雨时说。
提价消化上涨成本
自2005年7月汇改至今,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约12%。第一纺织网总经理汪前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民币升值10%左右对劳动密集型的纺织行业来说可以称是一个临界点。因各种因素去年开始出现的一些制衣厂倒闭,还将蔓延到今年。大型企业抗压能力相对强些,通过提升质量、设计等向客户提价而转嫁掉部分上涨成本,或通过加强管理以及转移生产基地降低生产成本,而小型企业应对能力相对弱些,可能因无法消化上涨的成本而亏损倒闭。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