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缝制设备行业之“企业成本”分析
发展环境之企业实际
2007年的“涨”势和市场的“寒冬”,使缝制设备企业备感压力。新年伊始,市场尚未解冻,除了国家两税合并带来的利好消息,工业原料、劳动力、土地、运输等带来的成本上扬还在压缩企业利润空间。2008年执行“货币从紧”的政策,紧张的运作资金又限制了一些企业近期扩大再生产的能力。
税收
2007年12月29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实施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不久前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新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涉及税收优惠的问题。比如,对小型微利企业的照顾。过去,全国各地大多数微利企业要按27%或33%的税率交纳企业所得税。按照规定,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 000万元的,与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 000万元的企业皆可认定为小型微利企业。
★据了解,税收占缝制设备生产企业成本的比例一般不超过3%。但是从33%到25%的转变不能不算好事。此前不同的区域税收政策不同,企业所负担的税收不一致,尤其是地方创收型企业,对税收之痛一直讳莫如深。此次税收政策的调整,国内税收区域性特色明显,新的税收政策以产业区别为主,地域区别为辅,对国家重点扶持产业予以照顾。虽然企业所得税新政带来利好消息,但是基本税率为17%未变的增值税和提高了2倍的土地使用税还是会让企业感到税收带来的负担,特别是后者对大面积占有土地的企业而言,增加的不会是一笔小开支。此外,国家税务总局已经初步确定按照“行政划分”来认定高科技企业,对处于传统行业的缝制设备企业而言,很难享受到税收给“高科技企业”的优惠。
土地
《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指出:“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安排的,必须及时调整和修改,核减用地规模……2008年6月底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将闲置土地清理处置情况向国务院做出专题报告。”
“对现有工业用地,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对新增工业用地,要进一步提高工业用地控制指标,厂房建筑面积高于容积率控制指标的部分,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国土资源部要会同有关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有关规定,抓紧研究制订土地空间权利设定和登记的具体办法。”
★这份通知针对的核心有二,即节约用地和充分用地。土地利用税的提高,增加的是企业的用地成本,土地闲置费政策的出台将影响企业的置地成本。土地资源紧缺,一方面需要扩大规模、提高产能的缝制设备企业很可能在东部沿海地区面对土地更加难求和高价购置土地的局面;另一方面在地价相对便宜的中西部地区购地的企业不得不为闲置土地付出更多的代价。
原材料
最近几年,铜价、铝价、生铁等原材料价格一路暴涨。以铁矿石为例,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全球铁矿石价格在2005和2006的两个年度中,分别大幅上涨了71.5%和19%,2007年上涨9.5%,涨幅呈下降趋势。自2004年中国正式参加铁矿石价格谈判以来,国际铁矿石价格已连续4年上涨,至今累计涨幅已达到165%。
2007年11月,宝钢公布了2008年一季度钢价调整方案:热轧酸洗、电镀锌上涨100元/吨,其中热轧酸洗环比涨幅2.18%;钢坯、电镀锡、普冷产品、轧硬卷上涨200元/吨,普冷产品环比涨4.26%左右;线材、热轧、热镀锌则普遍上涨300元/吨,其中热轧、热镀锌环比分别涨8.02%和5.79%;电工钢涨250元/吨,其中高效产品再加价150元/吨,环比涨幅超过4%;宽厚板基价涨500元/吨,其中船板再加价100元/吨,环比上涨达9.35%。
★如果2008年进口铁矿石的协议价格上涨50%,炼焦煤价格上涨20%,将带动综合成本上涨13%。虽然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取消出口退税的政策和新调整的出口关税政策等将对钢铁行业的未来增速带来负面影响,但在铁矿石、生铁、废钢、炼焦煤等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钢铁行业进入了高成本的运行时代。2008年1月1日起国家再次调整部分产品的进出口暂定税率,其中部分钢铁制品的出口关税从原来的15%上调到25%;而燃油、氧化铝、精炼铜等产品的进口关税则大幅降低或者免除。国内需求强劲与产能扩张放缓的双重作用下,钢材价格将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仅从钢铁行业的动向,我们可以预见2008年原材料价格行情。可以关注PPI指数走势,即生产者价格指数,也称产品价格指数,是从生产者方面考虑的物价指数,测量在初级市场上出售的货物(即在非零售市场上首次购买某种商品时,如钢铁、木材、电力、石油之类)的价格变动的一种价格指数,反映与生产者所购买、出售的商品价格的变动情况。最近几年PPI都有增长,PPI的上涨可看出一些企业成本压力过重,利润空间被压缩,未来面临深层次结构性调整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上游的价格压力会逐步传导至下游。
资金
企业融资增幅下降。根据有关数据统计,2007年前3季度,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同比增长14.4%,增速比上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3 000亿元,同比多增909亿元。其中,票据融资下降较快,比年初减少1 480亿元。票据融资作为基于企业交易的短期信贷,很大程度上立足于企业景气,有评论认为其下降很可能意味着未来实体经济部门整体预期盈利水平的回落。
信贷利率持续走高。2007年3季度,1年(含)以内、1~3年(含)、3~5年(含)和5年以上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7.50%、7.80%、7.43%、7.16%,比上季度分别上升了0.41、0.62、0.42、0.28 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上市热潮。《中国经济周刊》在2008年1月14日发布了题为《海外上市:民企的2008梦想》的文章,文章指出:使得一家私营企业希望在证券交易所上市,最为明显的是资金来源,即融资。很多私营企业,包括一些国有企业缺乏资本来源以扩展业务、购置新设备、开拓新的市场或招募新员工。公开销售股份,即在交易所上市能使企业迅速募集到发展所需的大额资本。另一个原因是提高其影响力以及建立国际信誉。中国的私营企业成千上万,但在中国只有数千家股份制公司,这就意味着,如果您的公司成功上市,它可能就是中国最好的企业之一。中国民企的海外上市热,吸引了众多海外交易所纷纷在华“安营扎寨”。中国企业,特别是内地的民营企业已成为世界各主要资本市场上市资源的供给地和争夺地。
★市场的疲软,应收款未到位,贷款放缓……缝制设备企业又面临资金吃紧,而国家贷款和货币的收紧,加剧当下企业营运的紧张气氛。方正电机在2007年岁末于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缝制设备行业谈论融资话题的鲜活事例。从2007年民营企业上市热潮中,我们看到了幕后推手——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企业融资的问题,老而难。货币从紧的环境里只是又将此困难凸显出来,对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攻克这项长期课题需要在更广的渠道上做文章。
有专家指出,“中小企业融资,一是在银行融资方面要及时掌握政策,了解银行贷款新政。比如仓单质押、应收账款抵押、租赁融资等等,只有全方位地了解银行的贷款服务品种,做到信息对称,才能及时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二是要借助外脑、专业融资,减少融资成本。三是立足企业,强身健体,构建内部融资平台。四是要搭建自己能吸引资金的平台,规范企业自身,以开放的心态实行合资合作。”同时提醒企业,“现在有很多所谓的融资中介机构,摸透了企业的融资心理,不管有没有资金,就打着帮企业找钱或上市融资的幌子,主动接触,一步步诱鱼上钩,最后企业不但没融到资,还花了很多钱。因此,企业想融资,一定要找专业的融资专家帮助计算融资成本,通过多方咨询后交给专业融资机构去做。”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