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中国外贸在阵痛中转型

      编者按:全国“两会”,谁在关注中国外贸?中国未来的外贸政策究竟走向何方?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传达出进行外贸转型升级的信号,究竟如何转型?如何升级?“出口退税”、“加工贸易”、“两高一资”等政策调整的阵痛犹在心上,企业如何应对迷茫?本报综合整理“两会”期间委员代表诸多观点,以飨读者。

      中国外贸在阵痛中转型

      “劳务成本急剧增加、原材料价格上升、人民币坚挺……这些问题摆在出口企业面前,企业怎么办?要么它就产业升级,要么就没有利润以至最后倒闭。”全国政协委员、美克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东明无奈地表示。而作为一家外贸企业,冯东明还要面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他的企业生产的家具主要是向美国出口,受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影响,美国的国内需求放缓,使他的企业雪上加霜。

      所以,在日前召开的两会上,冯东明最最关注的就是中国未来的外贸政策走向。转型升级加大调整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传达出进行外贸转型升级的信号,指出要在保持出口平稳增长的同时,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出口结构,鼓励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档次及附加值;积极扩大进口,重点增加先进技术装备、重要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及元器件进口。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厉无畏先生一直在关注中国的外贸政策调整。他认为,中国今后应该坚持当前的调整方向,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他说:“第一,我们不能靠出口大量资源来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第二,不能把低价作为我们主要的竞争手段。我们调整政策,希望出口的不是高消耗、高污染的东西,而是附加值比较高的东西。”

      一直以来,外资企业和加工贸易分别占据中国外贸、特别是中国出口的半壁江山以上,尽管在短期内推动中国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却导致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实际收获的利润非常微薄。光鲜数字的背后,实际的利润却流入西方品牌厂商、销售商手中。

      另一方面,中国制造愈发直接地暴露在贸易摩擦加剧、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等因素的交织影响中。2005年的纺织品特保事件、2006年欧盟鞋反倾销事件、2007年“双反调查”的猛增以及欧美等国对我钢铁产品的集体发难,一系列牵动出口企业神经的大案要案,使中国更加深刻体会到了“合理控制”的含义和意图,向“数量扩张和低价竞争”时代告别。

      2006年,中国提出要积极扩大进口;2007年,中国外贸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减顺差”和优化进出口结构之上。一系列加征关税、降低退税和增补加工贸易禁止和限制类目录等宏观政策的密集调整,加大了对“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的调整力度,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这些政策在减速出口的同时,加快了企业提高技术附加值、制造升级、产品差异化和品牌战略的步伐。进步背后隐痛犹存

      在这些不经意的“改变”中,企业逐渐品尝到了“以质取胜”、“科技兴贸”、“知识产权”等重要战略的甘甜;然而,也有些企业品尝到的是“出口退税”、“加工贸易”、“两高一资”等政策调整的阵痛。

      冯东明道出了中国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群体对于自身发展前景的忧虑:外部需求的减少,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人民币的升值以及政府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这一切令在中国盛极一时的玩具、服装、家具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风光不再。

      今年以来,比汇率蹦得更快的是众出口企业人士的心跳。急促的升值脚步声,使“6时代”的鬼魅身影已然紧紧捆缚在企业日常的业务洽谈中。据本报记者调查,当前企业遇到的两大主要困难,一是汇率,二是用工问题。按市场预期,到5月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将有望“破6”,至年末更可能达到6.6至6.7的水平。因此,目前不少企业的订单都是按6.7或6.8的汇率签的,甚至有企业报到了6.5,充分估计了下单后至发货几个月内的汇率风险。

      另外,美国次债危机同步袭来,似乎将所有不利出口的因素同时放大:能源资源与运输价格上升、资金供应偏紧、劳动成本增加、出口政策调整的后续影响、美国消费疲软、世界经济面临下行风险等,让外贸企业感到“山雨欲来”。市场发出预警,如这些因素叠加聚合袭来,将极大地增加中国外贸和企业发展形势的不确定性。记者了解到,目前东南沿海地区很多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已经面临生存压力。
     
      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指出,这说明中国部分出口企业正承受着转型之痛。

      出口企业期待政策暖风

      在中国外贸加速转型的背景下,记者接触的外贸企业均希望今年的出口政策保持“温和”,有的企业大喊出口“退烧药”不能一起吃。正如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张元龙对媒体所言:“各种利空因素叠加已让企业消化不良,再猛降温是要出问题的。”

      面对国内高企的CPI和难有显降的贸易顺差,一些观点认为,不妨加大本币升值速度,通过降低升值预期来减少热钱流入,抑制通胀。

      对此,重庆市政协副主席、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就称,应保持目前汇率政策的稳定,尤其不能一步升值到位。“如果按美国人的说法一下升值20%,中国的企业真要倒下一大片。”尹明善称:“企业可以升级换代,但绝不是一夜之间的事,政策调整应该给企业一定的缓冲期。”

[1] [2] 
  • 相关阅读
    1. 协会调研宁波、东阳、吴江三地零部件骨干企业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4.4%
      世界贸易组织发布数据:第二季度全球货物贸易量环比下降
      常州智谷获评天宁经济开发区三新经济“三星企业”
      前7月纺织服装外贸详解出炉,“后疫情”时代几件大事须早作准备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