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中国制造大变局?

      到中西部,到非洲,到越南,由口号变成了行动

      一进入2008年,徐平就在考虑是否搬迁。   

      他的服装厂有20个从台湾迁到广东,伴随着加工贸易优惠政策,他的企业越做越大。   

      然而,在过去的一年里,这样的好日子不多了,他把目光投向中国中西部,选择更合适的投资地点。   

      其实,不仅仅是徐平这样的加工企业,连一些品牌企业也早开始了行动。   

      一排排大红的钢架,在阳光下异常耀眼,占地1500亩基地,看上去更像是钢厂。   

      这是重庆万州开发区三峡库区如意集团紧密纺产业基地的形象。   

      “整个厂房采用了460根轻钢钢柱来支撑,设备通过国际招标,60%以上进口,包括紧密纺装置和自动络筒机等,整个系统由电脑控制。”基地办公室副主任袁和鲁说。   

      谈起基地的建设,缘于如意集团的新目标:争取10年内,成为中国纺织相关产业的领先者,国际纺织产品的创新者。   

      但要实现这个目标,光靠毛纺板块不行,早在2004年,如意兼并山东凤凰纺织集团,开始进军棉纺产业。   

      然而,集团的棉纺织中心到底设在哪里?   

      万州签下了投资40亿元、建50万锭紧密纺基地。   

      “如意利用西部优势,可以大大降低成本。” 如意集团棉纺商流中心孟劲松说,单原材料成本就可降低5%—10%。   

      而实际上,为了更好地节约运输成本,如意还要把产业链延伸到新疆。   

      其实,西进已经是宁波服装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   

      ——雅戈尔在重庆南岸区茶园建设西部服装生产、销售基地,这包括了雅戈尔服装分厂和西南10省市仓储配送中心。   

      ——太平鸟宜昌生产基地和太平鸟中西部时尚品牌中心在宜昌开发区落成。   

      ——浙江洛兹集团洛兹三峡服饰公司湖北秭归新县城早已投产。   

      显然,产业转移得到西部的欢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是实现重庆纺织工业目标的必然选择。光万州紧密纺项目一项,将带动重庆纺织业新增10个亿的产值。”重庆市经委轻纺处处长蒋爱民说。   

      由此,“作为国家在西部的定点服装基地,重庆的最终目标是建成西部服装之都。”蒋爱民说。   

      据介绍,“十一五”期间,重庆要打造完整的纺织上下游产业链,建成六大纺织板块,涵盖毛纺、棉纺、麻纺、印染、 针织、服装、丝绸加工等。计划到2010年,纺织服装产值达350亿元左右。   

      同样,沈阳纺织工业园也已开始建设,计划到2010年底引进纺织企业50户左右,实现年产值100亿元,集生产、研发、营销、物流于一体的现代化纺织工业园区。   

      在安徽、河南、在河北等地方,一系列的产业园在建设中。   

      而各地政府在珠三角地区开展的招商引资推介活动也频频上演。   

      比如,2007年9月4日,南宁(深圳)承接产业转移情况说明会暨东部产业招商活动周在深圳举行了启动仪式。南宁市官员表示,南宁将主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努力把南宁打造成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最佳城市。   

      而广西银监局、商务厅也联合发文,要求各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对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力度,重点支持产业转移。   

      实际上,2006年,商务部已提出“万商西进”计划——用三年时间,推动1万家境外和东部企业到中部六省投资。   

      2007年4月,商务部再次授牌南昌、赣州、郴州、武汉、合肥、芜湖、新乡、焦作、太原9个城市作为第一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承接地。   

      紧接着在11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王新培透露,商务部和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工作的意见》,准备对转移的重点加工项目给予提供贷款、利率优惠、债券承销在内的一系列金融支持。   

      ……   

      在各方合力下,“近年来,中西部省份纷纷加大了纺织服装行业投资力度,其增幅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和主营省市的增长水平。”第一纺织网总编辑汪前进说,“特别是基础较好的中部省份如安徽、河南、河北、湖南等增幅都超过了50%。”   

      “西进运动是中国纺织业又一次产业转移,它符合生产力要素流动,符合市场规律。”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中心主任孙淮滨说。   

      但“值得注意的是,”孙淮滨说,“我们鼓励实行产业升级的投资,而不是空间上的简单重新布局,把落后的纺织服装体系转移到西部。”   

      “服装生产企业一定要贴近市场,既然西部公司的主要市场在重庆,因此力求采购、设计、生产和销售一体化。”雅戈尔西部公司副董事长吴永康说,如和当地大学联合搞开发基地就是一种办法。   

      而西部公司的销售格局是,商场和雅戈尔自营要达70%,特许加盟和团购分别在10%和20%。   

      同样,在原材料的采购上,西部公司也希望能在本地采购。   

      “重庆服装产业链条上的缺失,将随着雅戈尔的设厂,带来产业的全面升级。”业内人士称,雅戈尔的产业转移,将带动高端衬衫布料厂、毛纺厂,以及辅料生产企业,包括钮扣、包装、羽纱、纸盒等相关配套企业落户重庆。   

      但是,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留给珠三角地区的选择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   

      其实,奥康在西部建设工厂的同时,却在东莞建立了3000平方米的国际研发中心,奥康看重的是东莞的设计文化氛围。   

      “目前转移出去的只是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环节,而核心的技术研发和采购贸易依然留在东莞。”东莞市厚街镇镇长陈仲球说。   

      而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隆国强看来,中国制造的转型路径,首先是沿海产业高级化,就是沿着全球的生产价值链,从低端组装向上游的制造业延伸,进入到设计、研发,同时向下游各种生产型服务业延伸。   

      与此同时,中部自身产业整合才刚刚开始、基础尚未打牢之际,“在承接纺织产业转移的问题上,中部每个省都需要一个整体的规划。”孙淮滨说。   

      但是,“指望廉价劳动力获利注定被淘汰。”深圳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翟玉娟说。   

      “90%的厂都停了。”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纺织工业协会彭副会长说,很多企业利润率不足1%,没有办法承担这些新增劳动力成本。   

      在年初,“如果按每个工人每月1200元的工资预算,那每人每月需要多支出380元左右,员工成本一下子上升为1580元。”回龙坝镇经济发展办公室徐主任称。   

      而实际上,面对越来越高的人力成本,国际转移也成了很多企业的选择。   

      2007年8月,红豆董事长周海江再次飞到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红豆将控股这个园区的70%,这是在商务部的主导下,我国首批在建的8个境外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工业区将以纺织服装、机械、轻工等为主要发展产业,成为集进出口贸易、保税仓库、物流运输为一体的工商贸综合经济区。   

      经济特区制定了“三步走”的建设步骤——到2008年底,完成首期1平方公里园区开发建设;到2011年,实现二期5平方公里园区开发建设;到2015年,实现三期10平方公里园区开发建设,超100家入园企业、50000园内从业人员的规模。   

      显然,周海江看重的是,柬埔寨劳动力成本比较低,土地租金也较为低廉,具有投资成本优势。   

      而绍兴越美集团董事长徐志明,也早在尼日利亚和塞内加尔投资设立了两个纺织生产基地,现在近一半产值来自于境外企业。   

      看来,无论是西进,还是进入成本更有优势的东南亚国家,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的一种转移趋势。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