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鞋企产业转移:好制度遭遇执行难

       领先制度设计遇到利益博弈政府推进需出“实招”“狠招”

      用“贫富不均”来形容广东目前的产业分布,可能比较贴切。珠三角地区面积仅占全省的1/4,但98%的加工贸易出口集中在这里。对东西两翼和山区来说,他们非常渴望能承接从珠三角转移出来的产业。正是看到了这种趋势和倾向,早在2005年,广东的省委、省政府已经敏锐地抓住这一产业转移的苗头,并且从制度上进行相应的扶持,出台了《关于我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试行)》,俗称“22号文”。

      经过5年的推进,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但是,相对于这一关乎广东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转型的战略举措而言,现在的进展不能让人满意,甚至是有些拖拉,不仅与当初的战略设想相差甚远,甚至很多工业园都没有达到最低的经济运行标准,有的园区甚至连一个招商项目都没有,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记者了解到,目前广东的产业转移园现在墙内开花墙外香,这套制度最终被江苏拷贝过去以后演绎得更加有声有色。广东省内一些官员甚至更愿意拿江苏模式来证明当年的“22号文”在制度设计上是超前的。

      探究其原因,却是各说各理。采访中,有关方面谈到现状时多少有点“讳莫如深”。但是仔细梳理还是会发现,产业转移背后的利益博弈,也许是造成症结的主要原因之一。

      记者了解到,个别产业转出地区在产业转移园建设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在园区开发建设过程中,产业转出地区坚持不投入任何资金,也不承担任何经济责任和其他相关责任,坚持双方合作只是名义上的合作,并不存在任何义务,将共建产业转移园区当成简单的“扶贫”行为。同样,在一些转入地区也一样有思想“误区”。一是有等靠要心理,认为这是省里的重要决策,上面自会推进,地方独自推进风险太大,不主动联系转出地区;另一方面,不少地方政府不敢闯不敢拼,缺乏危机感,缺少超前意识,面临瓶颈缺乏突破的勇气。谨小慎微最终束缚了工业园的发展。

      政府的作用问题同样发人深省:政府在资源上的分配应该如何更有效。目前广东在省内欠发达地区分布有24个产业转移工业园。一种声音认为,政府不应该把有限的政策和资源“撒胡椒面式”分配到每个园区,而是应该集中资源做好几个园区承接好转移的产业,重点支持几个产业转移园实现突破。还一种声音是,目前广东乃至全国的产业转移之路并未出现一种成功的模式,因此探路不仅不能收缩战线,还要加快创新和尝试的步伐,多一些发展模式来比较。

      记者几处采访中都听到这样一种抱怨:“22号文”在实施中,相关部门并未能够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一个好的制度成为一纸空文,也让很多代转企业陷入观望状态。现在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珠三角确实遇到了困难,那政府能不能出台一些政策,必要时需要利用一点行政手段,甚至是给予财政上支持,真正出点“实招”、“狠招”,让那些企业觉得这是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支持,真正觉得心里有底,乐意到广东的山区和东西两翼发展。反过来,如果不安排好转移政策,大企业最终可能会选择跳过广东的欠发达地区,直接转移到中西部甚至是国外去。
     

[1] [2] [3] [4] 
  • 相关阅读
    1. 前7月纺织服装外贸详解出炉,“后疫情”时代几件大事须早作准备
      注意!限制进口、通货膨胀、本币贬值,出口伊朗风险变高!
      温州瓯海服装行业协会莅临杰克参观交流
      美自华进口缝纫机份额缩减
      宁波海关破获1.37亿元出口服装骗取退税大案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