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人才职业化与新型工业化

      “服装产业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研讨,对当前的行业发展很有现实意义。实现新型工业化有两个根本的保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人员素质。对服装行业而言,我认为,人才问题是关键,而人才的职业化是关键中的关键。

       一、在企业由“抓住机会为中心”的高速发展阶段向以“制度和文化建设为中心”的持续发展阶段的过渡中,需要人才的职业化。 当前,代表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优秀企业面临的最重大变革,就是从“抓住机会为中心”的高速发展转变到以“制度和文化建设为中心”的持续发展阶段,由高速发展到持续发展,关键问题是以自动化手段为支撑的企业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它的基本逻辑是以利益平衡为基础,在企业与员工之间,企业与经营者之间,企业与合作方之间的“双赢”过程制度化、原则化、组织化,这是实现企业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内涵。 在企业的“高速发展”阶段,企业面对的市场是产品和品牌的短缺,这个阶段企业有一项或某一个方面领先市场就能实现高速发展。而在企业的持续发展阶段,企业面对的是过剩和多品牌化的市场,这个阶段企业如果有一项不成功,企业就不可能成功。比如中国拥有有才华的设计师,但当他们进入企业工作,能否发挥才华就不一定。还有我们的服装制造工艺水准与国际接轨了,但生产过剩,库存增加,这里包含的问题很多,有体制上的,有产品开发上的,也有生产的组织上的问题。体制需要创新,产品设计要有预见性,生产的管理要有高速度的信息化手段,实现这一切都需要人才的职业化。

       二、只有真正有生命力的企业品牌,才能拥有国际化的产品晶牌,而工业化的产品品牌要升格为企业品牌,关键仍然是人才的职业化。 现在全世界的制造业都在向中国转移,蕴涵着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已经争取到比较有利的地位,正由跨国公司的加工组装基地向制造基地转变,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制造一般性产品多, 自主发明创新少,本土品牌影响小, “中国制造”需要向高端发展,迫切需要一场转变,需要树立“时尚品质”、 “自主发明”、 “强势品牌”等市场形象。要真正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原创”到“国际化品牌”的转变,首先需要转变市场策略。从服装行业来讲,需要在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注重培育产品的风格,生产高品质、短周期的产品,风格的形成需要个性,也需要团队合作,因为把个人的创新转变为市场能够接受的产品,这是一项团队合作的活动,不可能由个人独立实现,这同样需要人才的职业化。 另外, 中国企业的“大品牌”意识需要强化,从国内市场看,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本土公司的独家垄断以及倾斜的财政补贴和国家支持等优势不复存在,中国企业必须拥有一个强大的品牌才能在公平竞争中生存,而且一旦到国外,中国公司将无法依赖低成本生产和有地区优势的销售体系,需要依赖一个有生命力的大品牌。而只有真正有影响力的企业品牌,通过联合等方式, 才有可能拥有更多的国际化的产品品牌。当然,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应从解决企业在国内的竞争力入手,从企业人才的职业化入手。

       三、以“大环境观”集聚人才,以“大培训观”提升人才的职业化素质,以人才的职业化推动行业的新型工业化。 人才跟着环境走,资本跟着人才走,人才竞争在本质上是综合性的大环境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是全方位的,首先要营造人才成“财”的制度环境,高层次的人才一般具有高水平的创新能力,有比较高的社会地位,受人尊重,有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因此,企业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充分调动他们的创造热情,满足他们的个性发展。其次,要营造人才的创业环境,越是发展健康的企业,越能吸引、留住人才,企业要营造事业发展环境,人才价值自我实现环境,如建立创业基金、品牌基金、增强创业保障。第三,还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人丈环境,为人才施展才华搭建一个好的舞台。当然,也要为人才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还有十分重要的一项就是树立“大人才观”,建立起完善的职业化人才培训体系,为人才的职业化提供规范持续的培训。服装业的职业化人才,不但是指设计型人才,营销型人才,生产型人才,也包括管理人才,基础性研究人才,只有全行业职业化人才的不断涌现,才能为全行业的新型工业化提供最根本的保证,从而在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使我们的服装得以焕发新的光彩。文/郑永刚(注:本文作者系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上海国际时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杉杉集团总裁。)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