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宏观调控政策对钢材市场影响分析

              一、现阶段中国宏观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出口加工型产业发展过快,出口依存度太高。“两头在外”,大量进口初级产品,加工成各种商品后向境外出口,是现阶段中国工业生产的重要特点之一,也因此获得了“世界工厂”的称谓。据测算,2007年中国加工贸易占全国外贸的比重超过40%。其中三资企业出口占中国出口总额的60%左右。据统计,今年1季度中国通过加工贸易获取的贸易顺差为642亿美元,高出同期整体贸易顺差227亿美元,成为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
      
      中国出口加工型特点,在钢铁产业领域中,就表现为大量进口铁矿石、废钢等原材料进行冶炼,加工成材后向境外出口(包括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两个方面)。
      
      2.耗能产业增长过快,产业结构失衡。一般性加工工业,尤其是钢铁等金属冶炼加工业的过快发展,导致和加剧了上、下游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即钢铁产能与能源、动力、原料、物流发展的明显不协调,钢铁产能过剩与矿石、焦炭、燃油、电力和运输供给不足同时并存,2008年1季度部分地区甚至一度出现柴油缺货情况。
      
      由此派生出三大问题:

      
      一是国内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增长难以持续。在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中,中国为出口迅速膨胀国内钢铁等重化工业产品产量,虽然赚取了微薄的加工费,但更多的钱却被跨国公司拿走了,并且还支付出了更大的环境污染成本,不仅经济上很不划算,而且破坏了可持续发展。
      
      二是“两头在外”比重过高,明显受制于人。中国许多工业产品,如钢材、有色金属、新闻纸、服装、食品、耐用消费品等,所使用的原材料的很大部分需要依赖进口,比如铁矿石进口量占到全国需求量的40%以上(按实际含铁量计算)。另一方面,中国进口这么多的原材料,其中的很大部分并非自己消费,而是加工成产品后用于出口。按照粗略测算,2007年中国直接和间接出口粗钢超过1亿吨,约占国内粗钢产量的3成左右。也就是说,2007年中国进口铁矿石的一半左右都是为世界其他国家进口的。这也另一个侧面说明中国加工业体系对境外市场的依赖过重。其结果是明显受制于人。西方国家可以借此进行经济、甚至政治威胁。
      
      三是贸易顺差太大,加剧国内通货膨胀。中国依靠环境代价、依靠压低本国工人的工资水平(2007年中国产业工人平均工资仅为美国工人工资的二十分之一),依靠“节衣缩食”(过量储蓄和过度投资出口型加工业),将所生产的产品大量出口,导致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储备过多,不仅导致众多非议,而且在美元持续大幅贬值的情况下,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引发了国内资源性产品供应紧张,加剧了的通货膨胀。因为大量资源被用于出口,因为央行需要投入大量人民币购买美元,这就导致了流动性过剩。中国的贸易顺差和巨额外汇储备,在很大程度上“为他人做嫁衣裳”。
      
      二、由此而引发的调控政策取向
      
      近年来,人们已经发现并开始重视上述问题,有关部门陆续采取了一些对策,其中与钢铁行业相关的内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节能减排,淘汰落后,升级换代。作为耗能污染大户,钢铁等金属冶炼加工行业首当其冲。其中落后的中、小型钢铁企业成为治理重点。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生产受到鼓励。从地区来看,华北,尤其是唐山地区成为整治的重点。
      
      二是减少贸易顺差。其实中国追求的是进出口贸易平衡,并不想要过多的贸易顺差和过多的外汇储备。所以2007年中国商务部额度工作目标之一就是减顺差。主要措施是增加进口,抑制出口。比如取消或降低进口关税、下调或取消出口退税、开征或提高出口关税等。这个政策在今年开始显示成效。据统计,1季度全国出口总额305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4%,回落6.4个百分点;进口2645亿美元,增长28.6%,加快10.4个百分点。1季度贸易顺差414亿美元,同比减少49亿美元。其中钢铁出口量就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三是多次调整出口关税,抑制过量出口。减少贸易顺差,就需要抑制出口,包括钢铁产品出口的过快增长。目前为止,调整钢铁出口关税已达6次。其中长材、热轧板材等86个税号产品退税完全取消,钢坯征收了20%以上的出口关税。从2008年中国钢铁产品出口,尤其是3月份出口量反弹,以及国际市场钢材价格持续上涨情况来看,我个人认为,中国钢铁产品出口关税的调整还有空间。因为现在国际市场钢材价格还在上涨,中国的钢铁出口量还是太多。
      
      四是加快人民币升值速度。为了实现减顺差的目标,中国还加快了人民币自主升值速度。统计数据显示,自2007年4季度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达到5%。其中今年1季度升值4%左右,按年计算超过15%,创下汇改以来的最快速度。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抑制低档次钢铁产品的过量出口,增加国内供应,减少贸易顺差;降低矿产品的进口成本,缓解国内钢铁行业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一定程度上对冲美元贬值所导致的汇率损失;减少购汇人民币的投放数量,抑制流动性的过快增长。预计今后人民币的升值步伐可能会更大一些。
      
      五是实施从紧货币政策,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近些年中国投资增长太快,增长水平多在20%,甚至30%以上,尤其以房地产投资增幅更大,2007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0.3%。为此受到国家的严格控制。主要是控制资金和土地这两道闸门,打击囤积土地和囤积房屋;提高利息与首付,打击投机买房,控制投资买房。仅2007年就出台了三项政策,抑制房地产投机泡沫。其一,是去年下半年二套房贷款限制;其二,加强保障性住房供应;其三,90/70政策。数据显示,1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房地产投资,都出现了实际投资增长率(剔除投资品价格上涨因素)的显著回落。
      
      如果今后不发生大的意外,中国上述宏观调控方向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只是对实施力度进行调整而已。
      
      三、宏观调控政策对钢材市场的影响分析

      
      一般而言,上述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及其效应的逐步显现,将会对中国乃至世界钢材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导致两大回落和一大调整。
      
      首先是钢铁需求增长势头的回落。最新统计数据表明,今年以来中国钢材市场需求回落态势获得了进一步确立。构成消费需求的两大部分:无论是出口需求还是国内需求,都出现了增长水平的显著放缓,或者是绝对量的下降。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