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忧虑:出海路上的八月寒潮
中银报告:广东全省出口总额增幅同比回落13.5%,服装出口同比减三成
生意社8月26日讯 8月21日,中银香港发布报告称:“今年上半年,珠三角出口形势急转直下。部分企业的经营难以为继。出口加工型企业面临的困难包括:劳动成本持续而急速上升和国家加工贸易政策调整,以及土地资源紧缺、人民币升值及原油、商品价格飙升等。为此,珠三角企业一方面加强产品研发及品牌开发,另一方面则准备向成本更低的地区迁厂,后者对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的可行性更高,”“新一轮产业转移并不会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构成威胁”。
深圳出口增幅回落两成:出口数据说不出口
报告称:眼下广东出口加工型企业面对内外环境转变及国家政策调整,经营成本急剧上升,出现较大困难。这些企业正在考虑采取包括提升技术、创建品牌、重组合并、迁厂甚至停止业务在内的各项对策。这个变化除会对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外,还会使粤港两地经济合作模式出现新的整合。
上半年广东省出口总额增长12.9%,增幅同比回落13.5个百分点,远落后于全国21.9%的出口增幅。广东省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因而从2006年的31.8%、2007年的30.3%降至今年上半年的28%.
珠三角地区2006年出口总额占全省的95.6%以上,占全国的29.8%,被誉为“世界工厂”。上半年,广州、深圳、东莞及佛山出口增幅分别回落8.1个、21.6个、2.4个及20.1个百分点。6月份,深圳及佛山出口分别下降2.6%及3.6%,这是近年来罕见的。上半年深圳出口增幅排名处在内地沿海出口基地落后位置,而去年同期增幅达到31.3%.另一方面,出口加工型企业主要产品出口增幅滑坡明显,服装出口同比减少31.3%.塑料制品萎缩4.5%.玩具、灯具及箱包出口增幅分别下降25.4个、14.2个及12.6个百分点。从企业类型看,上半年三资企业出口增长15%,而去年同期增幅曾达24.4%.
六成企业持悲观预期:未现倒闭潮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首两个月珠三角参与出口鞋的企业只有1512家,比去年同期减少1855家。但这些数据并不全面反映问题。据东莞市统计局公布,如果加上新开业企业,前年和去年该市净增鞋厂537及212家,去年底累计有鞋厂4404家,仍然稳中有升。还有一些特殊因素导致较广泛的企业淘汰现象,如政府加强环保执法及欧美提高安全标准使不少陶瓷及玩具企业停产或关张。“总体上,珠三角迄今未出现大规模行业性倒闭问题”。
报告引用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的一份调查:83.4%的被访企业称整体生产成本在过去两年上升一成以上。被访企业对未来两年珠三角营商环境感到悲观甚至非常悲观的比例接近六成,预计所在行业整体业务将会收缩的比例为三分之二。在这种悲观情绪支配下,8.4%的企业会考虑关闭工厂,11.7%的企业考虑转向其他业务,两者合计达两成。因此,“厂商会”估计,如果现有经营环境持续得不到改善,未来港商在珠三角所设的企业中倒闭数量可超过1万家。
六成企业从未研发:何以解忧?
报告引用“厂商会”调查称,有52%的企业准备提升设备与技术,另有44.1%将发展高增值产品,还有25.7%希望创建自己品牌。但是,转型需要资金、技术及人才等资源,而这正是珠三角企业所欠缺的。香港工业总会《珠三角制造———香港工业的挑战与机遇》研究报告表示,珠三角企业主要以OEM(贴牌生产)为主,占82.1%.而ODM(原创设计)及OBM(原创品牌)分别占25%及12.8%(注:部分重叠),显示珠三角以低技术行业为主。并且,65%的企业表示从未从事过任何研发活动。珠三角企业技术研发及市场多元化逊于长三角,导致其面对劳工成本上升及出口加工政策转变,经营困难要大于长三角企业。
报告称:更简单、更快捷的解决方法是迁厂。据“厂商会”调查,有36.3%的企业考虑搬迁生产工序,其中又有半数以上(52.3%)只会将工厂搬至广东省其他地区,7.7%想迁到珠三角的环保工业园,23.1%转至泛珠三角地区,另外的目标地区包括长三角、香港及东南亚。贸发局另一项调查披露,考虑迁往广东省其他地区及珠三角环保工业园约占41%,另有一半主要考虑迁往泛珠三角地区。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