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跃曾经努力创新:理想缝纫机变成制衣机
- 一台家用缝纫机的价值是多少?这件当年中国人结婚的老三样之一,现在的价格大概也就100多元。不过在浙江台州一家名叫“飞跃”的企业,一台电脑缝纫机最高却可以卖到两万多美元。
18年前,飞跃集团老总邱继宝曾经因为企业产品名不见经传而被人从广交会上赶了出来,也曾背着缝纫机到处找销路。而如今,他关心的已不再是自家的缝纫机能不能卖掉,而是能卖多高价格。如果要探究“飞跃”的变迁,人们只能从中读出四个字:自主创新。是创新的激励,使“飞跃”真正实现了质的飞跃。
起飞:在创新中寻找支撑
邱继宝的“飞跃”,在创业之初就面着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彼时,缝纫机的国内中低档产品市场几乎被几家老牌国有企业垄断,中高档产品市场又全部被海外厂家占领。几经摸索,邱继宝终于找到了对飞跃产品有较大需求的拉美市场。世事多变。1994年,“飞跃”在拉美地区的局面刚刚打开, 墨西哥经济危机就迎面而来。邱继宝只能及时转战东南亚和中东国际市场。然而,1996年底,就在飞跃产品在这些地区迅速获得良好声誉的时候,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飞跃”刚刚编织起来的东南亚市场网络又遭重创。
此时,邱继宝作出了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次选择:引进高新技术、大规模实施技术改造。
“飞跃”一方面收购了日本的一家小型工厂,聘用德、意、日等国家的缝纫机专家和科研人才为“飞跃”开发高新产品;另一方面,举债斥巨资搞技改,从美国、韩国和中国的台湾引进百台套世界先进的加工设备。这两个举措,不仅使“飞跃”比原概算节约了7000多万元人民币的投资,还提前两年实现了企业装备的自动化,将“飞跃”一下子领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1999年,“飞跃”机电一体化多功能家用缝纫机首次进入日本市场,从此结束了日本缝纫机单向对中国出口的历史。
此后,“飞跃”和中科院计算机所的紧密合作,推动和帮助“飞跃”迈上了跳跃式发展的轨道。一边拥有技术而不了解市场,一边熟悉市场而苦于不懂技术,两者的邂逅爆发出了创新的原动力。中科院计算机所台州分院负责人黄朝晖带着研发人员直接入住“飞跃”,短短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电脑家用缝纫机的主控板和电机控制板开发。
难忘:东西卖便宜反遭讥讽
去年6月的一次出访,几位欧洲商会会长的发言,让飞跃集团老总邱继宝至今记忆犹新。
邱继宝回忆说,“在那次中外企业界见面会上,欧盟的会长开场白就说,今天我很高兴跟中国企业家交流,中国企业家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你们可以买世界上最贵的原材料,卖出去最便宜的产品。之后,瑞士工商会会长,说得还要话里有话,他说,中国企业家是我们心目当中最崇高的,最伟大的,中国人多、地多、钱多,我们瑞士国家小,没办法,只有搞创新;我们造巧克力大小的手表,卖给中国人一万美元,给瑞士带来很大帮助。但是,有一点我想不明白,中国人整天到世界上要这个资源、那个资源,但卖出去的东西却很便宜,后来我找到了答案:中国人聪明,他们不搞研发,拿来主义。”
“你把东西卖便宜了,人家还笑话你!”两位欧洲企业协会会长的揶揄,让邱继宝很不是滋味,至今耿耿于怀。他下定决心:要造就造世界上最贵的缝纫机,最贵意味着技术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