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产业创意时代开启
20年前,衡量一个人的标准是有没有思想;10年前,是有没有金钱;而在今天,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则是有没有创意
在当前数字和互联网时代,许多旧的规则被打破,新的规则伴随新的思维与事物一起破土而出。那些拥有敏锐嗅觉与创意的企业,冲破重重旧规则的樊篱,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需求,进而建立全新的竞争模式与竞争规则。
在这个时代,ipod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同时吸引大众、改变企业命运并带来产业变革的产品,也令创意成为企业竞争中的一个战略区别点。它让创意从工业设计成为一种富有活力、充满希望、代表未来、潜力无穷的新兴产业。此时,创意工业的整体价值受到普遍关注,得到全面挖掘。
20年前,衡量一个人的标准是有没有思想;10年前,是有没有金钱;而在今天,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则是有没有创意。思想+金钱,或许正是这二者,才构成了这个时代中创意产业所能够繁茂成长的现实维度。
当1998年英国首次将创意产业推到历史的聚光灯下之后的几年间,中国正在以环境变革和商品出口积蓄着难以预测的内在能量,因而缺席。
而仅仅几年之后,无论是百度、阿里巴巴的IT奇迹,贾樟柯、张艺谋的电影,众多行业中的中国身影越来越让世界看到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商业潜质的新生命体,2007年英国V&A博物馆的“创意中国”大展,更被人们认为是一个创意大国崛起的暗示。
这时,中国不再仅仅向西方输出单薄的、被误读的、被拼贴的“元素”,而正在成为一个全球创意产业的参与者与合作者,甚至可能还将会是引领者。
这一身份的转变如此之快,以至于让西方人跟不上节奏。就像今年7月中国著名服装设计师马可在巴黎高级时装周上所制造出的争议那样。
2008年7月3日,马可用其完全超越于时装体系之外的特殊语言完成了一次服装艺术的探险。当很多法国人还在为“无用”是否“Haute Couture”而争论不休时,他们无疑还沉浸在旧时代的荣光中难以自拔,而难以真正认清现实的本质,就像法国高级时装公会主席迪迪埃·戈巴克所说的那样:“我们要的是伟大的创意,这是拯救法国时装业的唯一途径。”
无疑,作为中国服装设计师代表人物之一的马可,正是他们最为合适的人选。而中国的服装产业也正在成为让整个世界的服装人都会产生莫名冲动的一股新鲜力量。
以服装这个产业链终端产品为驱动器,其实整个中国纺织产业都正在努力向着一个创意产业的思路迈进。
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看来,创意不仅是科技进步的先导,而且是品牌建设的先导。转变产业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最需要加强的,就是创造性。
事实上,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目前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但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却在克服困难和提高附加值方面成绩突出,承担了全行业的利润增长,利润总额占到全行业的90%,而这一切正是通过创意、创新来体现的。
在这种背景下,2007年10月,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主导下,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一次前所未有的探索性行动——“时尚创意空间”闪耀上海。
在建构了完整的产业链优势体系之后,时尚创意空间的诞生,带来中国纺织服装业发展在战略上的起承转合,尝试改变传统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实现价值创新。
这在某种程度上,似乎是在向全世界宣告: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正在走进创意时代,这个庞大产业中诸多充满想象力的能量将被激发和释放。
在规模如此巨大的中国纺织服装产业中,作为首次尝试产业链体系的创意实践,2007年的时尚创意空间只是一个探索的起点,从产品到服务和模式,它还有诸多层面的问题需要完善,在创造力和商业价值的平衡构架中,还有着太多值得深挖的契机,在能量的聚集方面,它还有太多跨界的领域值得摸索。
而这些,正是第二届时尚创意空间的要义所在。(A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