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销后市繁荣是否可期
内需能量的释放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
国庆期间正值服装换季,折扣之大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再加上节前气温骤降,市民对秋装的需求增加,与黄金周产生了连贯效应。“十一”黄金周一改往年热闹开场、冷清收场的俗套,在一片浓墨重彩里火热开场,随后以商家赚得盆满钵满而圆满收场。
在今年以来纺织行业弥漫的极度悲观情绪中,黄金周服装销售的火热让不少人士得到了心理安慰。不过,面对服装内销市场的一片繁荣之势,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热市场我们或应冷思考。
根据对国庆国内服装市场的调查发现,打折促销是今年“十一”黄金周各地商家普遍采用的方式,各大商家相继打出“促销牌”来吸引消费者的钱包。
热闹开场 欢喜收官
北京一家大型商场的有关负责人表示,其早在国庆前一个月就已开始进行黄金周的促销策划,国庆期间的货源是平时的数倍,并伴随抽奖、买送等多种优惠促销活动,目的就是在黄金周“搏一把”。10月2日记者在北京中友百货看到,商场的准备得到了消费者的回应,商场内人头攒动,处处可见排队交费的现象。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商场间促销大战日益激烈,许多消费者都是不打折不出手,今年商场每个时间段的折扣季与往年相比均有所提前。加上此前夏装销售开局不利,导致商家库存增加、资金紧张,不得不提早促销,争取更多的资金回笼。
事实上,今年商家针对“十一”黄金周展开的促销活动早在9月中旬就已全面展开。记者注意到,在北京,新世界商场早在9月10日就开始了为期两周的店庆,随即立刻衔接上国庆促销;中友百货的国庆促销活动从9月20日开始,一直延续至10月5日;而君太百货的“享乐十一”活动则从9月18日开始,延续到了10月8日。
业内人士分析说,今年奥运期间我国服装销售趋于平淡,与去年同期销售基本相同。在中秋佳节的小黄金周中,服装销售依然不温不火,唯一的国庆长假成了各大商场觊觎的目标。“在物价水平总体上涨的大环境下,‘节衣’成了市民抵御物价上涨的手段之一。国庆期间正值服装换季,折扣之大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再加上节前气温骤降,市民对秋装的需求增加,与黄金周产生了连贯效应。与此同时,奥运会带动了全民健身热潮,刺激运动衣等体育用品销售火爆。”该人士表示。
热闹开场后,“十一”黄金周服装销售在商家的眉开眼笑中收场。北京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据北京商业信息咨询中心对北京市参加购物季的18家商场监测显示,节日7天王府井百货、西单、贵友等大型百货商场秋装销售增幅均超过25%;山西省商务厅市场运行处公布的市场监测报告显示,全省重点商业企业7天长假热销商品主要为秋冬装、保暖内衣、运动衣等换季服装和休闲服装;重庆市商委发布的信息也显示,国庆期间其重点监测的商场女装、儿童装销售额比平时增长了7成以上。
热市场冷思考
其实受出口受阻、内需不振的影响,今年纺织行业一直弥漫在悲观的情绪中,黄金周服装销售的火热让不少人士得到了心理安慰。联合证券分析师汪蓉认为,后期出口状况仍然堪忧,成本压力尚未有效缓解,但国内市场仍是值得期待的领域。“服装消费占个人消费的比重会随着居民财富积累和消费偏好的改变而缓慢、稳步提升,与经济波动关联度并不大。基于此,内销市场的繁荣仍可持续,相应的,零售额也将维持螺旋上升态势。”汪蓉说。
不过,也有专家表示,对于内需市场的表面繁荣,行业应该冷思考。该专家表示,国庆假日期间,南方一些专业市场都出现了近年来少见的经营户较大面积停产歇业的情况,足以见得目前纺织服装市场承受的压力非常大。
重庆大学博士生导师蒲勇健也表示,“黄金周的火爆只是市民消费的集中释放。不过这些繁荣是虚假的,实际上黄金周对于拉动内需并无实质的意义。”在他看来,市民的消费都是有计划的,在每年的消费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这种消费力在黄金周集中释放后,可能会导致其他时段的疲软。
事实上,长期以来,有关纺织服装内需是否旺盛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过。“被业内寄予厚望的内需,受通胀及居民收入增长乏力等多重因素抑制,实际增长情况并不乐观”,有专家表示,“在大部分服装企业销售并未出现明显增长、居民衣着消费支出并未明显加快的情况下,国内服装消费数据却屡创新高,这可能与统计样本的选取、大量服装库存商品的处理、服装消费的两极分化等因素有关,考虑到国内经济增势减缓等宏观背景,国内服装消费的实际增长反而显得有些动力不足。”
业内人士认为,从目前情况看,服装内需的实际增长幅度尚无法完全弥补投资和出口减弱的影响。在这位人士看来,内需能量的释放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服装零售额的年均增长率将在10-15%之间。(A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