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30年 300裁缝店变万家服装厂


    中山南路至今保留的缝纫加工小集市

      30年前,即将结婚的徐碧霞得到一样新婚礼物:一台“上海”牌缝纫机。她骄傲地跻身当时新鲜的“缝纫业”,开裁缝店成了她的梦想。然而,30年过去了,她的店没开起来,她的师弟师妹们却早已把裁缝店发展成了纺织服装企业。
      
      徐碧霞今年60岁,家住泉州市区幸福街,15岁时就进了当地一家裁缝店当学徒。30岁时,徐碧霞与在泉州百货公司民主布店当职工的陈其昆结婚,这台缝纫机成了徐碧霞工作之余赚外快的工具。然而,丈夫下岗后,她开始摆摊车衣养一家人。
     
      生活的压力让她一直坚守小摊上的小生意,她的一些同事却勇敢地投身到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从裁缝店到服装店,再到纺织服装企业,一步步印证泉州服装行业30年的发展历程。
      
      泉州市乡镇企业局办公室施先生说,1978年,泉州仅有300多家裁缝店,但这些从业人员与外商联办企业,先由来料来样加工做起,引进平板电动缝纫机等其他服装机械,生产的夹克、西装、牛仔裤等风靡一时。1979年,晋江深沪科任村与金井、英林伍堡村,创办泉州最早的两家服装来料加工企业,拉开泉州服装企业发展的序幕。目前,纺织服装产业已是泉州经济的支柱产业,有大小企业1万多家,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就业人口达到100余万人。
      
      1983年起,泉州服装产业进入自主品牌时代,到1990年全行业产值已达10亿元,预计今年全行业产值可达1250亿元。

             国产缝纫机 要用外汇券购买
      
      “嘀嗒,嘀嗒”,巷口隘门传来针车声,无遮无掩,一字排开3个缝纫修补摊。凉风飕飕,客人时少时多。摆在中间一摊的,正是徐碧霞和陈其昆夫妇俩。摆摊十几年,这台缝纫机不仅养活了三口之家,还培养出一名大学生。看着昔日的同事都办起了自己的服装企业,徐碧霞十分淡然:“无论什么时代,缝缝补补都是需要的,他们造出好时装,我来‘保养’着。”

      

[1] [2] 
  • 相关阅读
    1. 新品亮相丨让你无法错过的“缝制好帮手”
      阮积祥出席2020中国绿公司年会并演讲
      缝纫机上的这些按钮都叫啥?有什么功能?
      以技术链接未来,百联携重点产品亮相CHIC秋季展
      缝制设备行业一周热点回顾(9.21-9.27)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