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齿轮行业:标准落后制约发展

           中国从齿轮制造大国到齿轮制造强国的发展过程就是齿轮产品标准快速提高的过程,让企业成为标准制定的主体是必然的趋势。  

      “推进我国齿轮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必须要打破计划经济下的思维模式,走市场经济标准化发展之路。”齿轮专业协会秘书长王声堂日前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专访时呼吁。

      他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往往是那些创新走在前列的企业,引领着标准的发展。正是在他们的推动下,企业标准逐步上升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甚至国际标准。“这是市场经济环境下齿轮标准化的基本特征,也是市场经济标准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计划经济标准模式待改

      提及中国齿轮行业的标准,王声堂认为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全面学习苏联经验的解放初期。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行业开始由政府组织贯彻齿轮60标准。

      “上世纪80年代,为改变齿轮行业的落后面貌,我国开始参照ISO标准,贯彻齿轮88标准。但由于是参照,所以在齿轮的设计、工艺、装备方面仍与国际标准有较大差距。”王声堂表示。

      上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在中国有了较大发展,国家决定等同采用ISO标准。但由于在等同或等效问题上争论不休,中国齿轮行业延误了贯彻ISO1995标准的最佳时期,名义上贯彻但实际上并没有改变思路,致使齿轮的手册、教科书、设计以及装备等标准观念落后,至今许多企业仍然停留在齿轮88标准的认识水平上,影响了齿轮产品赶上国际水平的进程。

      “我国走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已经30年了,但齿轮行业的标准化工作还在继续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采访中,王声堂一再强调。

      他告诉记者,计划经济体制下标准由政府推动贯彻,政府是标准化的主体。“几十年计划经济的结果,在我国形成了国际标准高于国家标准、国家标准高于行业标准、行业标准高于企业标准的递减模式。企业缺少提高标准的动力,齿轮产品与国际产品差距拉大,最终导致行业重复引进,难以停止。”

      “目前,中国齿轮行业存在的计划经济的标准思路和组织模式必须改变。”王声堂在多个场合一再呼吁。

      市场经济环境下,标准更新快、产品换代快、技术创新快,其原因是市场经济标准发展的动力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是竞争的主体,也就是标准的主体。市场竞争推动技术创新,创新推动标准提高,从而形成了企业、市场拉动式的标准发展模式。”王声堂为记者一一道来。

[1] [2] 
  • 相关阅读
    1. 中捷为全体员工健康大护航!
      新品亮相丨让你无法错过的“缝制好帮手”
      阮积祥出席2020中国绿公司年会并演讲
      W20步进罗拉车的十八般武艺
      都在说工厂 阿里1688产业带跟犀牛智造什么区别?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