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就业政治:危机挑战劳资新法

      在经济危机面前,久经争议的劳动合同法再次变得脆弱起来。一些地方政府纷纷试图出台劳动合同法的地方解释

     

      救企业、保就业还是保障劳动者权益,这个命题再次摆在了决策者面前。

      两会期间,围绕实施一年的劳动合同法,“修订派”和“捍卫派”再次开战。过去的一年内,中国的经济由热转冷,劳动合同法从制定到实施也恰好暗合了这一经济周期。“修订派”认为,经济危机面前,劳动合同法将无法落实。政府应该首先保全企业,放松劳动合同法的执行,甚至有极端者认为应该暂停实施劳动合同法。“捍卫派”则坚持认为,即使经济危机,企业也应无条件执行新劳动合同法。

      与一年前不同的是,此次双方的矛头集中指向了经济危机。相比美国罗斯福新政期间加强资本和劳动力的关系,中国的劳动合同法更多的是充当了挡箭牌。当中国经济进入不景气时期,这项多灾多难的法律再次变得脆弱起来。

      强大的倒逼力量迫使中央政府出面表态。本周一,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正面回应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不会因金融危机而修改。

      新法倒逼政府?

      一个从农村刚来城市的小孩随地大小便,没人会说;当小孩长成二十多岁小伙子依旧随地大小便,就不行了。“从前都没人管我,现在怎么管我?小伙子会这样反问。”翟继满逢人便讲这样一个故事。

      “劳动合同法就是这个管事的人。”翟继满比喻说。这位曾在企业、NGO从事过十多年人力资源管理的专家,从2007年就开始在各种场合为劳动合同法助威。

      然而,他的这种观点从2008年下半年即受到各种非议。倒闭的沿海企业认为,在中国经济下滑的情形下,正是劳动合同法的实施造成企业用工成本增加,致使企业雪上加霜。“简单来说,新劳动合同法增加的是企业的违法成本。”江苏省一位社保局官员说。这些违法成本主要是指给员工缴纳的社保,以及裁员的成本。

      好比一只青蛙过去在温水中待习惯了,一旦换到热水马上就不适应。在劳动法专家看来,此次经济危机为企业找到了一个借口。上海、广州在此轮经济危机面前,也欲出台劳动合同法的地方解释。

      “企业倒逼政府无非是要求回到原来的用工灵活性。”翟继满说。用工灵活性的一个直接结果将是合同短期化。

      中国劳动合同法确实生不逢时,它是在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出口旺盛,劳动力短缺之下出台的,谁料到一年之后,全国有2000万农民工返乡,600万大学生未就业。

      这直接导致不少企业认为,是新法阻碍了就业。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