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类等企业转型 不如先挤掉“泡沫”
现今市场环境变化日趋频繁,很少有企业能够凭借一个固定不变的战略定位和保守的组织形式在长时间内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成功的转型已成为基业常青的重要前提。
2009年,中小型企业仍将继续面对动荡不定、态势不明的市场环境。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企业需要进行思维的突破与经营创新,大胆进行转型。早报精英会就泉州企业如何进行转型和升级,邀请了泉州市职业经理人协会副会长、金柏福建轻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东明,招商银行泉州鲤城支行副行长吴国华,中骏置业控股有限公司助理总裁兼泉州公司总经理朱伍松,福建足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得峰,三机构福建事业部总经理林谭标,泉州市镇星特殊钢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叶育星,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泉州分行公司业务四部总经理张志平,金威假日酒店营销总监何辉,世嘉美影动漫有限公司策略总监庄汉强等业界精英人士参与讨论。
与会人士认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泉州民营企业转型的突破与创新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企业的战略调整,关键是要解放思想,需要大胆进行经营思维的转变与调整。
与会人士指出,转型是痛苦的,甚至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企业主动实行战略转型,的确是明智之举,但从另一角度看,也是无奈之策。金融危机或为泉州经济转型创造了良机,正如“转型”大师拉里·博西迪曾言,“现在,到了我们彻底改变企业思维的时候了,要么转型,要么破产”。
借“危”经济转型
林谭标认为,目前经济还未见底,全球经济全面回暖还有待时日,企业不能老在一个产品或一种经营上考虑,有必要进行转型。
他说,企业当下应该做好转型工作,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
林谭标的一席话可以说代表了与会精英对未来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反思。他说:“问题在于企业能做什么?能做好什么?企业应该关注上下游产业,跟相关的资源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虽然到目前为止,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并不如西方发达经济体那么严重,但是,发达经济体发展过程中不均衡造成的严重后果确实在警示中国企业:尽快推动经济转型,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问题,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非常紧迫。
经济转型的含义十分广泛,核心内容可以归结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量变到质变。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要实现这样的一个转变面临着不少挑战。
叶育星认为,企业转型,首先要从研发、新产品的创新这一块做起,在原来老产品的基础上,去开拓更多适合市场需求的工业品或专业品。原来的产品是一些比较单一,通用的,现在就要形成一种比较系统集成的多元化产品路线。
何辉认为,金融危机的冲击加剧了企业的优胜劣汰,泉州大多企业的管理模式属于家族式的,大多小作坊生产能力低下,真正完全执行ISO900认证的比较少,目前竞争更加激烈,许多外销企业转向国内市场,使得企业面临的竞争更激烈。
他说:“那些生产能力低下或技术落后的中小企业,经过一系列的洗牌后,由于在产品品质、资源利用率、渠道、研发方面低于那些有规模、高科技企业,可能面临发展瓶颈。”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