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国工会十五大代表、湖南凯斯技术中心经理王伟
“创新使我们更有力量”——记中国工会十五大代表、湖南凯斯技术中心经理王伟
参加工作14年,王伟的“身份”一变再变——加工中心调试、试切员、检验员、班长、车间主任,到现在的加工中心操作高级技师、公司的技术中心经理;
王伟获得的“奖项”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重”——2003年获凯斯行业外产品(烟机零件)项目奖;2003-2005连续3年获安乡县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湖南省劳动模范,2008年当选中国工会十五大代表。
尽管只是中专毕业,但王伟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爱岗敬业、创新求精,凯斯公司也放手让年轻人上重点岗位、担重担,终于“煅造”出自己年轻的技术骨干、业内的技术专家,王伟也用他的实践和经验书写着凯斯公司和缝机行业新的未来。
干工作,就要琢磨工作
与王伟交谈,印象深刻的是他的一句话:要把工作干好,就得琢磨它。
1995年王伟毕业分配到凯斯机械公司,领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尽快掌握公司里那两台没人会操作的数控机床。虽然学的是机械专业,可书本上的知识很有限,要在短时间熟练掌握这两台设备并不简单。为了尽快掌握这两台设备,下班后,他经常查找资料到深夜一二点,白天再上机试验。一个个忙碌的白天,一个个不眠的夜晚,不到半年他已经能比较熟练地操作这两台设备了,成为了公司首批加工中心调试、试切员。而据了解,即使在数控技术已经非常普遍的今天,一个数控专业的毕业生要想熟练操作数控机床至少要花一年时间。
“学知识、学技能,仅仅是我的第一步追求;用知识和技能搞创新,为企业和国家创造更大的效益,才是我的最终追求。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我们更有力量。”王伟用自己的创新成果证明,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琢磨工作,不仅仅是埋头苦干,数控机床加工功能的专一性比较强,而作为企业又不可能投入更多的资金去购买各种功能的数控机床。因此,在机器上搞创新就成为一件势在必行的事了。
随着加工经验的不断积累,王伟先后对100余项加工技术进行了改进创新,创造经济价值达200多万。他还参与了与日本合作生产KS自动磨刀裁剪机(国家重点新产品)的开发,相继开发、试制成功了铣床立铣头、汽车空调压缩机体、荷兰AMCA Hydraulic Fluid Power BV 公司阀体等50余种新产品,并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年创产值3000万。特别是改进了机箱、阀体螺纹底孔铣加工工艺的技术后,使该道工序的加工速度提高了近10倍,刀具使用寿命延长了近4倍,为企业每年节约消耗费用达30多万元。
一项项创新成果及其所产生的巨大效益,使一名普通技术工人的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得到了升华。公司董事长申建春说:“凯斯公司连续多年产值、利润增长30%以上,王伟功不可没。”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