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装缝纫机业务拓展的困惑
为了拓展自身业务、扩大服务与业务范围,并且尽量满足客户的需求,一些经销商打破原来的单纯整机和新机型的销售模式,将眼光放到库存机、二手机的改造和性能改良上。然而,在获得一定利润的同时,单纯的旧机器改造所隐含的一些问题,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
对于从事缝制机械销售业务的代理、经销企业而言,想方设法拓展自身业务、扩大服务与业务范围,以各种手段尽量满足客户的需求,已经成为国内缝纫机尤其是从事工业用缝纫机销售企业普遍认可的经营理念。从这一层面上看,一些经销商打破原来的单纯整机和新机型的销售模式,将眼光放到库存机、二手机的改造和性能改良上,也是顺理成章的经营方式之一,毕竟市场有这样的需求。
对库存机、二手机进行改装和性能改良的业务正在市场上“火热”的现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果按区域划分,主要是中西部地区快速发展的服装加工市场的需要。随着服装产业结构发生较大调整,以及产业集群不断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一些大企业淘汰下来的机械引来一些小企业的关注。但由于旧机器无法适应目前高速生产的需要,许多经销商就开始利用国内零部件较为齐全的便利条件,从事库存机和二手机的改装。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把原来的人工机械,通过配置电机设备、电脑芯片等部件,将旧机器变成半自动甚至全自动的“准机电(电脑)缝纫机”。
然而,单纯的旧机器改造所隐含的一些问题,已经引起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有专家认为,目前改装机市场在不断扩大,假如不及时对一些相关问题加以认真对待,有可能再一次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但是,如何对待?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有可能制约改装机、改良机的进一步发展?一时间让很多业内人士感到困惑。
困惑一 配套部件参差不齐
配套部件,简单说就是指那些用于对库存缝机和旧机器进行升级的必要装备。如电机马达、伺服装置,以及电脑控制系统等等。目前大多数生产这些部件的零件厂家和IT开发商,其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对于构造要求、品质特性等,更多的只是为整机企业提供必要的配套服务,也有不少厂家生产的零部件甚至是专门为某一家或是几家整机厂做定点配套。
改装设备之所以能够吸引服装加工企业,并向缝机销售商购买,其初衷主要是价格便宜和操作简便这两大原因。有一个典型的例子:西宁某服装厂的采购员龚先生,他向记者介绍说,他所在的那家企业是一家当地的福利性小企业,2005年投资建设,由于资金和技术人员等各种问题,原来打算半年投入生产,但直到2006年底还没有形成生产规模。在此之前,由于技术人员缺乏,买全新的缝制设备根本没有人能够熟练掌握和操作,加上流水线上的工人大部分都是当地残联推荐过来的残疾人,只能进行一些简单操作。于是,这家企业通过熟人的介绍,于今年年初从重庆一家缝纫机销售公司添置了30多台改装机。这些设备在流水线配置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残疾人的操作条件,从机械性能、操作要求和维护保养各方面都有所考虑。
事实上,这些经过改装、改良后的缝纫机在使用过程中,的确也解决了简便、易维护的问题。然而,设备使用了不到两个月,就开始频频出现故障,生产因此常常被迫停下。经过几次修理之后,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无奈之下,他们花重金从上海请了一位专家,想对这些设备进行一次全面地“诊断”。结果发现,这些经过改造后的缝制机械尽管可以提高部分生产效率,但由于那些配套的部件并不尽如人意,所以频频出现故障也就不足为奇了。30多台缝纫机中,仅电机就用了三四个品牌,技术指标也不完全统一,用这位采购员的话来说,“一台机器一个模样”;还有一些传动装置,由于机动装置和人工装置有很大的不同,加上这些改装机都是用各种杂七杂八的零部件拼凑而成的,想要在同一条流水线上起到同样的作用,有些机械就难以胜任了。经过当地技术部门鉴定,这些部件本身并没有出现劣质问题,但运用到这些原先的库存机上,零部件无法正常运转是因为“母体”(库存机)技术指标与零部件之间无法配套。
据专家介绍,一般而言,在缝制机械整机生产中,从设计到成品完成,每一个部件都彼此有着较为紧密的技术要求。什么样的机型配置什么样的部件、如何配置才是最合理的,都有一个标准和尺度。改装机在这方面显然无法做到,所使用的配套A部件是否适合B部件?C部件的技术要求与A部件是否相一致等等。如果只是简单进行零部件拼装,形成的改装机必然会出现问题。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