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还寒时分——纺织服装业的低价之殇
广交会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商品交易会,被人们誉为经济的“晴雨表”,对外贸易的“风向标”。
下半年以来,经济企稳向好的声音从世界各地传出。那么,跟今年春季举行的105届广交会相比,本届广交会有没有根本性改观?外贸企业,是不是已成功“越冬”?
然而,现实没有想象乐观。尽管采购商明显增加,参展企业和展位数都比上届有所增长,但许多参展商反映,外国客商看的多下单的少,压价现象严重,“拿单依然不容易”。
期间举行的全国商务高层座谈会上,国家商务部权威人士预言,“后危机”时代,中国的外贸复苏将是一段蜿蜒曲折的旅程。当下,是外贸出口的乍暖还寒时分。
这样一个特殊时节,如何在广交会“淘单”?如何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国际形势新变化?如何另辟蹊径、保住份额?都是摆在湖北外贸企业面前的思考题。
纺织服装的低价之殇
一件衣长超过170厘米、厚实致密的连裤工作服多少钱?——8美元;一套色彩鲜嫩、柔软全棉的童装多少钱?——2美元……
106届广交会上,记者走访了纺织服装区的多家湖北企业展位,他们对外商亮出的价格低得让人咋舌。
“纺织服装的竞争,主要是价格的竞争,客商来问的第一个问题,都是价钱。”黄石一家大型服装生产出口企业负责人无奈地说。
尽管跟去年比,该企业的出口货物量大幅增长,出口退税率上调,但由于价格下降太多,算总账利润没增。
为什么任由外商压价,吞蚀企业利润空间?蒲纺国际贸易部工作人员一语中的:“这样的产品又不只有你一家能做,越南、印度都能做,不让价订单就黄了。”
反正是低价,反正款式都是走大众路线,做出口还成了一些企业的偷懒之举。一家曾在我省多家商场设有专柜的服装企业负责人告诉我,他们正在逐步退出内贸市场,因为“内贸竞争太激烈,对设计要求太高,不如出口省事。”
没有样式和品牌优势,简单模仿和“一哄而上”,让许多湖北纺织服装出口企业难以逃避低价之殇。
纺织服装行业就没有自己的“尖板眼”吗?湖北雅比家纺公司董事长鲁桂荣不这么认为:“其实很简单,把时下流行的影视作品人物、卡通形象搬上我们的挂毯,在颜色搭配上紧跟国际潮流,根据不同国家的喜好做细分设计,一点小小的改进,都会让客商趋之若鹜。”
正是这些“小小的改进”,让雅比成为中国家纺界的明星,对欧洲出口在业界排第一。广交会每一天,雅比的洽谈桌旁都坐满了客商。
国际贸易生态将持续恶化
宜昌、恩施等地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展位上,竟然鲜见橘子罐头的身影。曾几何时,它可是我省农产品出口数一数二的大户。“都是欧盟等组织对我国橘子罐头提起反倾销诉讼闹的。”同行的专家解释道。从我省情况看,国际贸易摩擦已经伤及钢铁、化工、农产品、建材等多个出口领域,给许多企业出口制造了突如其来的障碍。“另外,这场馆里的外商,有的不是来采购的,是来找侵权者的,他们有权向广交会组织方投诉并获取赔偿。”这位业内人士透露。
金融危机造成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今后贸易摩擦会越来越多,国际贸易生态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应对国际贸易环境的新变化,湖北企业,你准备好了吗?
创新的力量
土特产品展区里,随州裕国菇业副总经理雷志华的笑容灿烂:“这届广交会我们首次推出了香菇罐头,没想到那么受欢迎,第一天就签了好几个大单。”
欧美人大多不会烹饪干菇,有罐头制品就方便了。带着外商的反馈意见,裕国公司开始自主研发香菇罐头,花高薪“挖”来技术人员,并与华农大、省农科院合作,展开对香菇深加工的探索。
“1公斤干菇12美元,同等原材料的罐头附加值能翻一番,等到以后我们能从香菇里提取高纯度多糖,1公斤多糖相当于100个货柜的干菇呢!”雷志华掩饰不住喜悦。
保健品区,湖北瑞隆公司的新产品也引起了外商的浓厚兴趣。以淡水鱼鳞为原材料,用国际先进的生物定向酶剪切技术,他们萃取出了鱼胶原蛋白派,用于美容与保健。络绎不绝前来咨询的客户,让瑞隆工作人员应接不暇。
“广交会就是这样一个平台,鼓励创新、倡导新技术,独一无二的好产品从来都不愁销路。”省商务厅厅长周先旺说:“手握订单,又能掌控价格,保住利润,才是企业化危为机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