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进行时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话题,常谈常新。在国家出台《纺织工业振兴和调整规划》以政策加强之后,在其业内人士诸如“西进成形”、“开始上路”的肯定中,谈了多年的产业转移有了更为广泛的动作。被视为以产业转移为基本特征的中国服装发展浪潮正在席卷全国。
中国纺织服装转移不是现在才启动,多年来已经有许多企业为避开东部地区越来越丧失的各项成本优势以及环境政策约束,陆续将生产转移到中西部或者海外。在江苏北部、安徽、江西以及西南等省区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纺织服装产业园区。随着经济政策环境的转变,企业自发转移的个别行为也已演化为政府政策支持与引导、产业链同步转移的行业行为。
转移多方向
纺织服装行业已经形成共识:产业转移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企业面对土地、能源、环保承载能力的矛盾突出、生产各项成本增加的情况下,将生产转移到能够缓解上述矛盾的地区。对于一些承接地来说,产业转移还是以市场为先导。在河北保定、河南郑州、湖北武汉、安徽合肥、四川成都、重庆等地都有大型的专业服装批发市场,本地化生产、本地化采购也在带动东部纺织服装生产企业向这些地区靠拢。
2009年,是中国服装产业转移近年来最为高调的一年。比如在过去的一年里,河南省以举办高规格的“承接纺织服装玩具产业转移洽谈会”率先声势浩大地奏响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序曲;重庆兴建各类服装产业园,打造西部“时尚服装之都”;西北的宁夏地区也举办了“首届中国西部(银川)服装艺术节”。诸如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等省市都在为从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大业中分一杯羹而积极努力。不仅如此,除上述国内省份摩拳擦掌外,像东南亚的越南、南亚的孟加拉国这样的海外承接地也已成为国内承接地的主要竞争对手。
省内转移是目前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主流模式。考虑到运输以及运营的便利,许多东部沿海服装企业会首先向本省有资源基础、生产成本低的地区倾斜。比如在纺织服装大省江苏,苏南企业向苏北转移便是省内转移的典型。2006年,红豆在淮安建立工业园区建设20万锭棉纺和1 000万套服装生产基地;2007年,波司登在泗洪投资10亿元建设泗洪工业园。
移向中西部,是近年转移的又一主要方向。东部企业在江西、安徽、河南、湖南、湖北、川渝等省市的投资增长明显,比如雅戈尔在重庆建立生产基地,培罗成迁移到江西九江,李宁在湖北荆门设立了工业园,太子龙在安徽建基地,宁波申洲集团将服装加工部分转移到安徽望江。同时也有像深圳市纺织(集团)这样将国外工厂移到内地的情况。
还有一些企业为利于海外贸易,将生产移步海外。比如江苏AB集团在柬埔寨金边办企业,红豆在柬埔寨兴建工业园。
在生产向低成本地区转移的同时,不少企业又将营运中心或者设计中心“逆向”转移到时尚信息更为通畅的城市,比如福建不少企业从晋江将总部移到厦门,比如一些江浙企业将总部移到上海。
以上是当前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四大趋势。就内地来说,东部的产业集群有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配套体系以及较发达的市场,中部地区城镇化建设加快并离东部近便于转移,西部的资源会使其发展成为纺织服装产业原料的加工基地。区域联动,资源搭配,纺织服装产业的营运模式将发展成为沿海接单、内地加工、内外市场兼顾的情况。
升级是关键
近两年,在金融危机催促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加快转移步伐之时,国家和纺织服装行业对这一产业的转移有更深层次的思量。现在的转移,不再是单纯的生产转移,而必须在合理配置资源的基础上,担负起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升级的重任。
不管朝什么方向迁移,国内纺织服装企业在当下会考虑尽量避免走以往国外服装产业向中国转移时的老路,避免只将价值最低端转移。以往服装制造也从欧美、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向亚洲其它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将低附加值的生产转移出去,而将品牌创意、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订单规则以及产品零售等环节掌握在其手上。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长期挣扎于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中,如果在产业转移时只是机械复制原有生产,那便无可能站在价值高端。
有人说,真正成功意义上的产业转移,应该是以生产环节为基础,同时以引进设计、创意、科技为方向,带动整个产业升级的过程。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产业体系,服装产业也由OEM的加工方式转向ODM、创建品牌的方向。当服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由劳动力成本优势向功能优势、效率优势、性价比优势转变时,“价值竞争”的概念正在提醒并敦促各个企业在进行产业转移时不能再机械复制生产,而必须从产业升级、企业升级的高度去对待和完成这一历史性大事。
正如在国务院发布的《纺织工业振兴和调整规划》中明确强调的一样,“东部沿海纺织工业发达地区充分利用技术、资金、研发、品牌、营销渠道的优势,跟踪国际最新技术和产品,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纺织品。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形成东西部优势互补的区域布局,严防低水平产能的转移和扩张。”
影响上下游
纺织服装产业转移不仅仅是关系本产业的大事,在其重新构建产业新格局的同时,也必将带动上下游产业的深刻转变。当下各承接地产业链配套、物流体系建设尚未到位,但各地在开展承接工作时已经从产业链全线考虑,以纺织服装某一环节的生产为基点,吸引配套企业进驻,带动整个产业上下游向本地集中,形成完善的产业链竞争优势。纺织服装产业从纺织到面辅料再到成衣生产,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大迁移。
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带给上游生产设备供应商的影响主要在于市场的转变。纺织服装产业转移,不一定带动服装生产设备供应商随之进行生产转移,但会影响各地经销渠道商。不止一次,有缝制设备经销商向《中外缝制设备》反映产业转移对其销售市场的影响。如何顺应服装产业转移的趋势,提前进行业务模式的调整,是纺织服装设备供应商应该着手准备的事情。由于此次产业转移承担着产业升级的重任,上下游企业,比如生产设备供应商也应该思考自身在纺织服装产业转移中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
结束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步伐虽然已经加快,但大规模的迁移完成还有一段较长的时间。不只纺织服装产业本身,上下游企业都应在产业升级转型的道路上思考更多,行动更多。转移进行时,转变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