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服装城,在不断发展中提高竞争力
五个“大跨越”使其成为全国服装专业市场的领跑者
“ 市场采用钢架玻璃钢结构,总面积近1600平方米,在这里交易的主要是服装、针织内衣的批发业务,也有零售。出售的人,都是本地的个体工商业者,购买的大都是来自外地的商贩。他们每天只要出6角钱就能租到一个摊位,租3天以上的每个摊位只要出5角 ”这是1985年5月常熟服装城刚起步时候的一些情景。
“ 拥有 城 的气魄,广阔无际的空间,鳞次栉比的商厦,走在其中,浓郁的商业气息扑面而来,用 服装海洋,购物天堂 来形容确是不过。这座商城自1985年5月10日创建至今,店铺从400个摊位发展到3万多个,有35个专业大市场,年营业额从不足100万元发展到2009年的550亿元,巨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之门,为常熟经济注入了生机活力 ”这是现在的中国常熟服装城的景象。
从大棚市场到高级综合商务大厦
市场建设大跨越
常熟服装城的前身是常熟招商场,自2007年10月由常熟招商城更名为常熟服装城。建场初期,经营者在玻璃钢简易棚下1米来长的水泥板上经营,严夏暑气灼人,隆冬寒风砭骨。如今已迈出三大步:第一步是从大棚市场到店铺市场,到1992年形成了4个营业区6000多个门店。第二步是店铺市场到商务写字楼。自1993年开始多元化投入,先后建造了华盛精品、宝鼎男装、万里小商品、凯兰女装等写字楼,形成了纺织品、布匹、羊毛衫、五金、鞋业、床上用品等众多专业大市场。第三步是从商务写字楼发展到综合商务大厦。以男装中心为标志,不仅有装饰豪华的产品展示大厅,而且有洽谈室、办公室和休闲场所,消费者在这儿不仅能领略国内外著名品牌的风采,而且能感受到购物环境的无限温馨,和先前的大棚市场是天壤之别。
2003年,面对全国各地大市场建设热潮的掀起,常熟市委、市政府根据常熟服装城的实际,果断采取“调整管理体制,整合集体资产,实施就地改造”三项重大决策,并提出了“艰苦奋斗新三年,再造一个新商城”的口号,拉开了二次创业的壮丽序幕。至今的7年多时间内,共计投入70多亿元对商城中心商贸地块整体改造,大大改善了经营环境。如今,江苏省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全国最大的“鞋业中心”、市场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时装中心”,还有“男装中心”、“皮革城”, 以及行政办公大楼、华盛立体停车场等一大批新建市场和配套设施建成投用,促使常熟服装城迅速成为硬件设施最高档,服务功能最齐全,营业额多年保持领先地位的全国最大的服装服饰批发市场。
商城创办人之一、原琴南乡党委书记夏祖兴说,当初我们一个摊位每天收取5角钱的管理费,可遍布十字路两旁的摊贩还是不肯进场,后来通过单位分配和在税务和工商等部门的大力配合下才使这里形成市场的。如今,这里的门店成抢手货,心须通过公开拍卖才能服众,最高一个门店40年优先承租权拍到400多万元,真是始料未及啊!
从低档商品集聚到著名品牌荟萃
经营意识大跨越
常熟服装城是在地摊经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初时经营的商品比较低档。其时的经营者只要能卖得掉商品,资金周转畅顺,别无他求,因此选择品种的随意性也大。然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性也随之增大,实践让他们强烈地感到,必须从无序竞争走向诚信经营、品牌经营,走品牌化、专营化的道路。由于经营者经营意识的转变,商城开始从无牌经营逐步走向借牌经营、创牌经营和品牌专营。
1994年,招商场在自己经营的门市部中率先经营杉杉、雅戈尔、开开和双猫等4只品牌,吸引了众多消费者。于是,不少经营者纷纷仿效,有的为厂家专营品牌,有的前店后厂,打出品牌。众多知名品牌纷纷登陆招商城,替代昔日的无牌低劣商品,大大提高了市场的整体形象。
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做一只知名商品已经不过瘾了,于是出现了精品屋、精品街、精品市场。浙江温岭人戴晓明在商城内率先创办“凯莱鞋都”,规定入驻品牌必须是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开启了精品区建设新纪元。原在苏州观前街经营的张小宝, 1997年移师常熟招商城建办华欣服装市场,不久创办宝鼎男装写字楼,法国啄木鸟、皮尔卡丹、蓝威龙,意大利华伦天奴,香港老爷车等世界著名品牌纷纷入驻其中,大大提高了商城档次。
随后,男装中心、童装中心、常熟国际服装城、华盛服装市场精品楼、洋蕾裤王写字楼、八达鞋城等,一座座荟萃国内外著名品牌的高档次精品馆相继亮相,形成了多条精品街、多个精品区。据不完全统计,商城内有200多只省级以上知名商标、5000多个知名品牌,总代理、总经销和专卖店有1000多家。前来常熟服装城参观、采购的人说,无需出国门,无需到大城市著名商厦,在这里一样可以买到高档次的世界品牌和中国著名品牌。
品牌意识的觉醒和确立,实现了服装城经营内涵质的飞跃,大大提升了市场对外辐射力,同时也推动了常熟轻纺服装业和其它制造业进入品牌时代。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