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服装品牌侵权造假乱象丛生 亟待强力监管

       近年来,随着人们品牌理念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购买服装时开始认牌消费,商标对于服装而言无疑是其竞争力的核心。对众多服装企业而言,品牌的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意味着丰厚的营销利润。而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一些商家在利润的驱使下对品牌进行了另类投机。据业内人士介绍,从简单假冒驰名商标标识到境外注册空壳公司假冒洋品牌,从网络售假到将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字号异地注册,从商标抢注到标榜假驰名商标——服装品牌投机商造假和侵权的手段在时时翻新。日前,中国服装协会在北京召开了服装企业维权工作会议。在会议上,企业代表纷纷表示对“傍名牌”侵权行为深恶痛绝,但在很多时候的确防不胜防。

        现象一:香港假名牌

        与单纯假冒知名品牌的商标侵权行为相比,不法经营者通过中介在境外注册以内地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的空壳公司,然后在内地生产销售产品以达到“傍名牌”非法盈利的目的,相比传统的单纯假冒注册商标的侵权行为更不易于被人们察觉,也看似合法。

        以服装界知名品牌“红蜻蜓”为例,自2002年5月第一家以“红蜻蜓”为字号的空壳公司在中国香港注册后,一大批冠以“红蜻蜓”字号的空壳公司相继出现。这些公司以商标许可、总代理、授权生产等形式,将“红蜻蜓”标注在产品包装、店面招牌、广告牌、销售票据以及宣传资料上;更有甚者则将国货红蜻蜓变成“意大利红蜻蜓”、“香港红蜻蜓”,并突出在包装或店铺内使用。

        据红蜻蜓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由于香港特别行政区与内地相关法律不同,在香港注册一家公司很简单,通过中介公司只需花费几千元就可以注册;如果注册的公司在香港没有直接业务,则根本不需纳税。而内地一些投机商即是利用此道,投机获利。

        红蜻蜓集团有限公司最终通过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撤销了19家在港注册的“红蜻蜓”公司,也得以摆脱数年的“李鬼”之扰。但此个案的成功,并未终结这类“傍名牌”不正当竞争行为。

        对此,有关业内人士指出,根据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权益人可以向工商部门进行投诉。

      现象二:安能辨雌雄

        与在港注册空壳公司不同,部分投机商有意在类似商品上申请注册与知名品牌标识相类似的商标。相关标识一旦被核准注册,这些投机商便开始在服装上突出使用或在营销广告中故意宣传与某知名品牌有关联,以此使消费者产生混淆和误认。

     

[1] [2] 
  • 相关阅读
    1. 纺织服装业,内需潜力如何释放?
      品牌们终于对「数字化」出重拳了?
      中国1.7亿人就业的纺织服装产业,为何大而不强?
      前7月纺织服装外贸详解出炉,“后疫情”时代几件大事须早作准备
      纺织服装行业遭遇“大撤退”:外贸企业创新自救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