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中国不适合继续做服装制造大国?

      近几日综合了很多专家和企业家的采访,大家又发起了“中国不适合继续做制造大国”的声音,虽然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如此明确,如此强烈,如此一致,还是令人感慨。

      从小我们被教育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现在我们越来越发现,地大物博也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更何况,事实的情况是,中国地虽大,物却不博。

      能成为全世界的制造工厂,不是因为我们有充足的资源,而是要解决人工就业等当时社会非常紧迫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所以,“世界工厂”之于中国经济环境而言,更像是不能不承担的一种责任。

      现在,状况变了,就服装产业而言,“中国制造”的声音从前几年“要创品牌”的民族荣誉感,到今年“不变也要变”的尴尬和窘境,越来越将“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这一“行业理想”,推到了“志在必行,不行也要行”的地步。

      从制造到创造,是很漫长的过程,可能上百年,中国时尚界从20多年前,就开始喊“创造”的口号,时至今日,我们仅仅是摸到了一点“创造”的皮毛。

      这点“皮毛”,就是从制造到创造必须要经历的阶段,这个阶段有一个很形象恰当的称谓“中国智造”。这个阶段或许也很漫长,也会衍生很多纠结,更会带来无限创意与革命,有一点可以肯定,过不了“智造”这道关,永远无法触及“创造”那根弦。

      微观“智造”

      智取文化创意和软实力

      有人说,2011年的时尚产业将进入“中国智造元年”,这让很多人产生迷惑,自从中国有了真正的时尚品牌,就代表着已经有了智造的雏形,为什么要把起始年,放在2011的史册里?

      真的是拜国际金融危机所赐,令这两年的服装大产业有了风起云涌的变化,制造大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磨难之后,如今已最大范围内地统一了思想:文化创意和软实力成为2010年全行业使用频率最多的关键词,而且,毋庸置疑,这两个词还会继续称霸2011年以及未来,站在行业的角度,大势所趋才是“智”的开端。

      智造的“智”,比起制造的“制”和创造的“创”,更加泛指,牵扯的范围也更宽泛,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迷惑于文化创意和软实力的真正定位,这一年里,尽管人们为这两个词进行着无数的修饰和解释,也依然显得有些泛泛和空洞。

      前几天在采访一位行外政府人士时,他的几句看似简单的话,却带来很强烈的共鸣,中国大多数企业的通病是顾了一头就扔了一头。在大谈文化大搞创意的时候,有多少企业家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质量永远是第一软实力。

      “保证质量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社会责任是未来企业软实力的重要内容。”那位政府人士的话,将社会责任实实在在地提了出来,这在行业内同样不是新名词,但他所涵盖的“社会责任”,或许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朴实得多。

      “智造”,是要智慧地创造财富,不应该羞耻于“社会责任同样可以盈利”的想法,也不必一定要承担企业能力之外的所谓宏大的社会责任,或者说,要真诚地从产品质量开始尽应尽的社会责任,也要智慧地运用社会责任。

      这些年,服装品牌在终端建设上迈出了第一步,但下一步要怎么迈,却是真正拼智慧的开端。

[1] [2] 
  • 相关阅读
    1. 纺织服装业,内需潜力如何释放?
      中国1.7亿人就业的纺织服装产业,为何大而不强?
      前7月纺织服装外贸详解出炉,“后疫情”时代几件大事须早作准备
      纺织服装行业遭遇“大撤退”:外贸企业创新自救
      国内纺织业“重回”中西部?为什么从劳动力低廉的东南亚回来了?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