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纺服业:用工荒下如何才不慌

      最近,各大媒体都在追踪报道同一件十万火急的事情——企业招工难。其实,“用工荒”并不能说是个“新生事物”,早在2003年,它就已经初露端倪。只是经过这些年的积攒,好像今年春节过后突然一下子大爆发了。借助媒体的关注,这次“用工荒”可以说是来势汹汹,不论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的“后起之秀”都未能幸免。

      招工!招工!还是招工!

      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毛织业的重要基地。春节假期刚过,大朗镇象山工业城区,不少工厂门前就挂出了横幅或贴出告示,“急招大量男女普工”。很多公司提供了包吃包住、月薪过两千元等条件。有些公司不仅承诺提供免费食宿,还有年终奖、带薪年假、带薪婚假、生日奖金、社会保险等。

      还是在东莞市,据泰业纺织制品有限公司招聘点的业务部经理说,该厂提供的招聘条件甚至包括了报销返程车票,并承诺新手和熟练工分别涨薪300元和500元。即便如此,这家公司仍然招不满理想中的用工人数。

      东莞市的情况在整个珠三角地区较为普遍,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主任张宝颖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广州地区企业求人倍率约为1.36:1,即每个求职者有1.36个岗位可选择。
      
      而该机构对广州343家企业节后招聘求职意向的摸底调查显示,超过80%的企业,存在节后招工难问题,招工比例约为现有人员总量的10%,预计节后一个月广州劳动力缺口将达到15万人。其中,以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面临的缺口最大。
      
      一连几天,山东潍坊市一家服装企业招工负责人李先生在人才市场都是空手而归。“用工荒”让潍坊各服装企业感到头疼。山东耶莉娅服装服饰有限公司总用工需求在1600人左右,但公司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袁楠坦言,目前企业的用工缺口高达1/3。她说,在一些成衣工厂,缺工已经影响到春装的交付了。不少企业已经将春装上市时间推迟了一个礼拜。
      
      在传统的劳务输出大省安徽,“用工荒”也在上演着。据悉,安徽省的合肥、芜湖、六安、铜陵等多个地区的服装企业,目前基本已经全部开工,但是每一家企业几乎都遇到了招工不足的情况,也就是说,目前服装厂内生产线无法全部开足。
      
      虽然无法全部开足,但毕竟好于关门大吉。在汉阳,一些小型服装企业迫于“招工难”,不得不在节后扎堆转让。很多经营了几年的服装厂因招工难而易主,工厂老板们也不得不被迫转行,或是重新做起批发。在磨山工业园区内几处“招工墙”上,转让告示的数量已与招工告示旗鼓相当,多达几十个。

      甚至在珠三角一带,也有部分鞋类等台资企业负责人受不了缺工的折磨,直接关厂走人的案例。

      没有工人就没有生产,没有生产就没有利润,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

      “招工难”真是让企业犯了难。

      招工策略大搜罗

      对于来势汹汹的“用工荒”,很多服企可谓是费劲心思、绞尽脑汁,要么是大打“亲情牌”,要么是“物质拉拢”,再或是“两者兼而有之”,一些企业和产业集群地甚至还剑走偏锋,所用招数可谓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但归根结底一句话:不管是奇招还是怪招,能招到工就是好招。

      借助微薄很时髦

      杭州市秋意浓服饰有限公司销售部赵经理在门户网站的微博上找到了开通的“紧急用工就业平台”。在这个新型平台上,他转发了“紧急用工就业平台”推出的岗位信息,并加注了“紧急招聘”的标签,将自己收集的公司招聘信息、联络方式等资料进行了微博发布。
      
      “微博招工是一种新型招聘手段,用人单位尝试一下无妨。通过关注度颇高的微博将公司的招聘信息传播出去,没准还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推广作用。”赵经理这样评价。

      煽情广告很另类

      “等的就是你……”不再是白纸黑字,也不再是一板一眼,石狮一些服装企业为了让招聘广告最大限度吸引眼球,一改平日的“八股文”,走起了“文艺范儿”。

      有的企业在招聘广告的一开头先是一句“人生的大舞台,大家都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主角却只有一个”,然后才道出招聘的职位与要求,让人先沐浴一下温柔和浪漫。

      还有些招聘广告干脆走起了创新型路线:一只可爱憨厚的招财猫赫然可见,“招才”两字相映成趣,企业招财也招才,生动形象的招聘广告惹得不少人纷纷驻足。看的不是广告,是趣味……

      转移生产很明智

      在东莞,很多服装企业正尝试着去内地设厂或找内地工厂代工生产。虎门独蛇服饰早在去年就停掉了东莞的工厂,通过控股江西、湖北的一些代工厂将生产环节迁移到内地。很多工厂原来500人规模,现在减少到一百来人,把订单外发给内地加工厂,一方面减少用工成本,解决招工难,同时更有精力来开拓市场,打造品牌。

      雅美服饰开发公司是一家典型的服装代工企业,员工从最多时的六七百人缩减到如今的七八十人,目前用工缺口还有四十来人。不过,公司老板郭正忠已经在衡阳建立了新的服装厂,设了一条生产线,投资几十万元,可容纳六七十人,员工很容易就招满了。并且,让他更坚定在内地开厂还因为那里的工资水平平均每月1500至2000,只有东莞的一半。

     

[1] [2] 
  • 相关阅读
    1. 纺织服装业,内需潜力如何释放?
      印度新冠确诊超600万,大量纺织订单转到中国
      纺织业上半年业绩已凉凉,下半年还能“像样”点吗?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4.4%
      中国1.7亿人就业的纺织服装产业,为何大而不强?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