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上升 品牌如何应对?
成本上涨,成为服装企业2011年必须面对的现实,而面对这样快速的成本上升,企业会采取什么态度?又会采取怎样措施呢?本报就这一话题采访了行业内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以及服装产业经济方面的专家,以求从企业家和行业专家等不同的视角来多面解读成本上升对于品牌企业的影响及相关应对。
主持人:《中国服饰报》记者 殷黎杰
特约嘉宾:福建诺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丁辉
北京嘉曼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 曹胜奎
中国服装协会产业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陈国强
话题一
去年以来出现了较为普遍的工资上涨中西部的情况似乎还甚于沿海品牌是否感到压力
丁辉:压力肯定会有的,但对于诺奇来说,所感受到的压力没有其他传统服装品牌大,因为公司没有生产,全部商品都是在指定的供应商下单生产,所招聘的人员大多为办公人员和门店销售人员,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传统服装企业对劳动力依赖性很大的困境。
曹胜奎:劳动力上涨压力还是很明显的。公司新招聘人员要求的工资水平大概上涨了20%左右。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北京地区的加工厂加工费均提升了20%~30%,因此我们公司很多加工订单都转向了外省市工资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
陈国强:劳动力成本上升是目前中国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中西部的劳动力成本上升超过沿海地区是因为今年以来产业转移使中西部的服装企业发展速度高于东部,劳动需求量大,因此劳动力成本上升也会大。
但我们要看清,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一个必然趋势,中国以低劳动力成本为发展动力的模式已经出现转折,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接近尾声,我们必须要意识到这点,才能应对将来的发展。
话题二
最近棉价虽跌了,但服装价格不降反升,各位是怎样看待此现象的?怎样才能让消费者对于持续上涨的服装品牌有忠诚度?
丁辉:服装价格上涨不仅是原材料上涨一个原因导致,还包括棉花价格非理性上涨带动了几乎全部服装原材料快速提价;工资福利成本攀升加上劳动力数量下降也提高了劳动力成本;商业地租涨价、运输价格上调提高了商业成本;水电气等资源价格上涨且能源供给紧张为高筑的制造成本雪上加霜;几番调整的财政政策上调了行业信贷成本等。所以我认为,棉价虽跌了,但服装价格不降反升,是必然现象。
要让消费者对持续上涨的服装品牌有忠诚度,还是要服装品牌从自己身上找突破点。最重要的还是做好产品和服务,树立品牌美誉度。结合诺奇自己来说,一方面要通过对会员消费数据分析消费者需求,推出紧跟流行趋势但符合大众消费需求的产品;另一方面还要不断提升和完善顾客服务,做好情感维系工作,为顾客提供超出期望的服务。
事实上,在服装行业尤为明显的一个现象是,一旦产品上升到品牌,顾客真正购买的动因更多是情感而非产品本身。这样的话,企业做营销应该从传统的营销产品方式跃升为营销情感策略。
曹胜奎:棉价虽然下跌了,但还没有反映到成品布市场,而成品布市场由于物价水平的上升价格并没有走低,反而有上涨的趋势。因此棉花价格的下跌不会很快传导到服装市场。消费者虽然感觉到服装价格比以前高了,但是由于综合物价水平的上升,消费者是能够理解的,但会影响他们的购买力。因此今年服装企业均感觉到销售的增速放缓了,利润水平下降,市场压力变大。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品牌忠诚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品牌公司除了尽最大的力量降低费用,反而要适当加大品牌建设的投入力度。长期不懈地塑造品牌独特魅力,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陈国强:棉花价格只是原料成本的一部分,而原料成本也只是企业成本的一部分。现在,对于企业运营而言,劳动力成本、能源成本、融资成本,产品销售成本等等都在呈现上升的趋势。当然这与整个社会的各种成本上升是一致的。
我认为,服装价格的上涨与消费者的忠诚度没有必然的联系,现在我们面临着农副产品价格的回归,我们的服装产品的价格是否也应该回归呢?我们已经告别了过去低成本低价格的时代,应该思考怎样在高成本的时代增加品牌的附加值,让品牌与它的价格能形成合理的关系。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