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田突围
2012年,浙江川田缝纫机有限公司“逆势而上”,在整体市场行情不利的情况下保持了稳中有增的良好发展势头。
成立于2004年的川田已走过了八个春秋,作为在台州这个缝制设备生产之都的一家企业,川田虽然只有中等规模,但总经理阮积康却对川田的发展踌躇满志。他将川田定位成一家技术型的企业,近年来在产品创新、研发和质量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所以才能在整个行业面临调整时还能有宽裕的生存空间。
产品提升为根本
目前,川田在产的有电脑平缝机、包缝机、绷缝机、电子锁眼机、套结机、钉扣机等常规机种,还有少量的特种机和自动裁剪机。技术出身的阮积康认为,现有的常规机种已经不能十分贴近服装生产趋势,企业想要发展,除了稳定现有产品的品质之外,更重要的是将机种精化,做差异化、有创新的产品,为服装厂节约成本,提高效益,这也是川田努力的目标,并已经开始实施。
2012年,川田加大了研发力度,让研发团队深入到服装生产的一线进行考察,了解服装生产的最新需求,为新产品的研发方向奠定基础。于是,川田一方面在现有的电脑平缝机、包缝机和绷缝机上作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增加感应装置实现全自动、半自动生产;另一方面积极投入研发新产品,力争为服装生产和缝制设备带来革命性的改变。阮积康说道:“现在服装厂对自动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明显,附加值高的产品才能为他们带来价值,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对产品进行全面的提升,是结构性的大改变,而并非仅仅停留在表面。”
川田参展
据了解,川田研发的新产品均为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种,自动开袋机、自动门襟机、自动运模机等都已有成品并且正在进行试验,不日便会推向市场。除此之外,川田还力争打造柔性生产线,阮积康向记者介绍到,将缝制设备按照前后工序连接成流水线,一件服装从放料开始单件传递直至成品产出,其中甚至可以由一名工人操作3至5台设备完成多道工序,大大节省了人工和生产时间。
为了试图让新产品的价格更加亲民,被更多中小型的服装厂接受,川田努力降低生产成本,争取一改以往开袋机、门襟机等都是大型服装厂引进的现状。
研发销售管理样样抓
阮积康向记者介绍了当前两极分化的市场形势,有的企业产品以价格竞争走向低端,有的则往高端发展。“价格战相当严重,低端缝纫机进入门槛非常低,通用型的普通机种特别在台州,同质化的程度太高。其实企业的产品并不是越多越好,从前注重产品数量与产能多少的概念,已经发生了转变。”阮积康如是说。
除了将产品放在首要位置之外,川田在市场规划、内部管理上都加大了力度,争取全面高效地发展。
市场方面,川田力争贴近市场。每一个地区的缝纫机细化程度不同,首先要事先了解该地区是生产何种服装类型、工艺是如何,才能使机器更好地适应生产提高效益。前期准备工作做得充分,用户就有接受的余地。同时川田增强了宣传和推广的力度,配合经销商举办个展,将重心逐渐向武汉、郑州、成都等中西部地区转移。
销售方面,川田目前通过代理模式建立了8:2的内外销比例,国内以南方为主,国外在俄罗斯、巴基斯坦、伊朗、印度的市场份额较大。目前川田现有的南方市场整个销售网络铺得较为健全,每个区域都有代理,并且将网络细化到地区和县城,比如在广州下的虎门、深圳、东莞等都设有代理点。
内部管理也是川田一直在强调的重点。阮积康说:“如果是管理做不好,那么人员流动性大、产品品质不稳定、市场不理想都是一系列的连锁反应。”2012年,川田的销售额较2011有所增长,但人员却减少了近50名。据介绍,川田对内部人员进行了调整和整合,让有能力的员工多负责一方面事情,对于个人来说提高了收入,对于公司来说节省了人工。
此外,川田的另一个品牌“欧派”也于2012年开始由专人负责操作。阮积康笑称自己并没有发展理念和思路,对未来的发展规划也只着重在产品的精化上。他说,五年后可能川田还是如今的规模,但就如今各项工作预计,川田未来的主要利润增长点的或许会发生根本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