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服装设计师最实用的服装制板技术

           服装设计包括

           1、创作设计(款式图,包括款式、面料、色彩等等的表达);
           2、结构设计(也叫打版,版型处理,每个部位的具体规格尺寸);
           3、工艺设计(也叫车位,一件成品的缝制过程)。其中打版在中间是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整个服装设计里面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服装纸样,也称为服装样板或服装模板,做服装纸样的过程叫出纸样,正确的名称应该是服装结构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装厂的核心技术,它是联系创作设计和工艺设计的桥梁,是第二设计;结构设计师(厂里称纸样师傅)根据创作设计师的服装效果图和规格,或者根据客户的样板和规格,或者根据客户的制单,通过平面的或者立体的结构设计手法,按照符合人体的变化原理,先做出净样的底图,然后通过不同的方法(或者通过电脑打印,或者通过手工复印等)从底图上用硬纸板把样片剥离出来,再在样片上加上我们出纸样的九个方面(1缝份、2剪口、3布纹、4款号、5名称、6数量、7尺码、8粘合衬、9颜色),(详细资料可以参阅广东中山九元服装学校高鸿老师的专著:《服装结构设计及其应用》)最后通过检查没有问题,就可以交给车板工去车板了,这个过程就是出纸样的过程服装纸样是创作设计的延伸和实现,又是工艺设计的依据和基础,所以服装纸样在服装厂里占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在厂里是绝对不可大意直裁最快捷的服装制板术。

           所谓直裁,即不通过打纸样,直接在服装面料上进行裁剪。当然很少有人直接操刀裁剪,操刀之前一般先用画粉划出裁剪图线。笔者走访过一些服装裁剪速成班,经了解得知,其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为直裁。事实上,我国民间的个体裁缝店也涌现出了大批富有实践经验的裁缝高手,他们的直裁技术非常值得称道。直裁在我们民间有着非常广阔的天地,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服装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为何在我国的传统服装职业教育中出现?是否适用于我国今后的服装职业教育?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深入分析直裁的优点,并了解其存在的人文基础和教学应用情况。

           直裁优点

           直裁的最大优点,是可以提高裁剪速度。据了解:有经验的裁剪师可以在三、五分钟内完成一条裤子的裁剪,可以在十几分钟内完成一件西装的裁剪。

           直裁速度为何如此之快呢?笔者对此进行了解分析。了解得知,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其在制图过程中只对主要控制部位进行计算,如胸围大、臀围大等,而相当一部分的部位用“定寸估算”来表示。

           例如:半裤口 7寸(约575px)

        小裆宽 1.5寸(约125px)

           后窿门大 4寸(约325px)

           用“定寸估算”方法裁出的衣片为什么也不影响穿着呢?我们对于直裁服装的各个关键部位进行了一下分析,发现各部位的尺寸都在某一固定范围波动。

           1、当胸围在2500px~3000px范围变化时:

           前胸围大在600px~725px范围内波动,波幅不足125px;

           前胸阔在450px~550px范围内波动,波幅不足100px;

           前后横开领在200px~250px范围内波动,波幅不足50px;

           手巾袋口大在250px~300px范围内波动,波幅只有50px。

           2、当臀围在2625px~3125px范围内变化时:

           前臀围大在625px~762.5px范围内波动,波幅不足125px;

           后窿门大在312.5px~375px范围内波动,波幅不足62.5px;

           小裆宽在105px~125px范围内波动,波幅不足25px。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服装各个部位的尺寸的波动范围一般都很小,基本上在125px之内。且由于放松量所起的调解作用,使得即使所采用的定寸与标准的尺寸之间存在着差异,只要不是很大,都能够保证其做出的衣服能穿。这正是定寸直裁至今仍有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什么说前、后胸围大和前、后臀围大等主控部位需要严格计算呢?这主要是为了保证服装在胸围和臀围等主控部位的总尺寸。如裁前设置的臀围H=2625px,为保证成品裤子仍是该尺寸,就需要通过计算对前后臀围大进行精确的尺寸分配:前片臀围大为0.24H=630px;后片臀围大为0.26H=682.5px。也有通过H/4-1和H/4+1来分配的,其道理是一样的。

           那么为什么又说其他各部位的尺寸可以估算呢?这主要是因为其他各部位的尺寸不会对成品尺寸产生根本性影响。仍以臀围H=105为例:无论前后窿门怎样取值,最终的结果只是在裤子造型方面产生变化,并不会引起裤子成品臀围H=105的尺寸变化。许多裁缝高手正是掌握了这个绝窍,并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将服装的各个部位尺寸进行比例估算,迅速地绘出这些部位的图线。经验更为丰富的人甚至连估算过程也不用,只需根据主控部位的尺寸,凭直觉绘出这些部位。

           就直裁制图的放松量本身而言也不是很严格。直裁中放松量的确定也有很大的成分是为了快,其尺寸尾数大多为偶数,目的是为了计算迅速。就此,其制图的严谨性也大打折扣了。

           直裁最快捷的服装制板术

           定寸直裁的速度确实很快,但却是以牺牲造型的准确和裁片的精度为代价的。也就是说,过去我国服装职业教育部分采用直裁作为教学内容,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不是因为直裁科学准确,而是因为我们对服装结构的要求偏低而已。

           1、在面料上直接进行制图、裁剪,根本不打样板、排料,这对于工业化生产来说不合适。排料对于工业生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关系到面料的利用率,即产品的成本问题,是不容乎视的。直裁对于服装工业来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这也是个体裁剪与工业化生产之间的本质性区别。

           2、直裁的“快”是以牺牲服装的造型的准确为代价的。无论版师的实践经验多么丰富,仅凭估算或直觉来绘各部位的图线,其准确度都是要大打折扣的。这与当今要求的高精度,高质量的工业化大生产大相径庭。

           3、直裁制图中的加放量很不严格,尾数多为偶数,且加放量以宁大勿小的原则,并没有严格的要求。对于工业生产来说,首先不能达到设计预期的设计效果,再则从成本合算的角度来看也不是很经济。

           4、现在进行直裁的个体裁缝店和一些搞直裁教学的裁剪班还在以“寸”为计量单位进行操作和教学。用“寸”做计量单位,不但其精确程度上不是很高,而且很难与当今的市场接轨,不能够适应工业化生产,终究会被市场淘汰。

        借助工具实现直裁

           有关专家曾这样要求初学者:对具体部位尺寸的估算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训练自己,不可因为某些部位不影响成品规格而迁就自己,任取尺寸。不加选择和计算地任取尺寸,也许在表面上很快地做到了“快速”,但制图的准确性会很差,具体地说就是服装的造型很差。长此以往,对服装各部位的比例关系会更加心中无数了。

           也就是说,初学者要想真正学会快速直裁,必须要经过先求准确,再求熟练的过程才行。

          “定寸直裁”不论是对于“教”,还是对于“学”,都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其根本原因是由于没有形成系统的服装工艺理论,或是理论太陈旧,缺乏科学性。是不是说:既快速又准确;既适用于个体裁剪又可用于工业生产;既利于教又易于学的裁剪方法不存在呢?

           当然不是,关键是要对本已快速的直裁方法进行一番改进,使其准确度得以提高。

           笔者所在的课题研究小组致力于服装制板工艺理论的研究,经过长时间的探索、论证、实践,得出了一整套新的服装制板工艺理论——服装真比例制板工艺理论。将服装制图中的每个部位用真比例的形式推出,使制图在科学、正确的道路上运作。

           俗话说:手巧不如家什妙。直裁的许多部位的尺寸凭直觉或估算,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凭专业的制图工具来得准确。我们研究并使用了服装纯比例制图尺,将人脑进行的计算工作由该尺完成,操作者只需要按照比例数去找相应的线段即可,彻底省却了计算这一步骤,这岂不是又快又准吗?

           使用服装纯比例制图尺,打破了“以数找型”的传统概念,用一种几何的方式——以“线段找型”——来完成服装制图,在保证并提高了直裁速度的同时,又克服了准确度差的缺点。服装真比例制图尺即可用于尺寸纷繁复杂的个体裁剪,而且也完全适用于高质量、高效率的服装工业化制板,个体裁剪与工业裁剪之间的区别只有产品数量及面料利用率了(即成本差异)。其可以说是一种“取之于兰,而青于兰”的服装制图方法。

           使用服装真比例尺,初学者只需花很短的时间就能掌握直裁这门技术。这是因为原来横在初学者面前的几道障碍大部分被排除,只剩下熟悉服装各部位的比例关系了。

           经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经过系统改进了的直裁,才适合于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服装职业教育的教学。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