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独居老人陈源利不愁闷 因为她有缝纫机作伴

      陈源利,63岁,磁湖社区居民,儿时患小儿麻痹症,双腿不能行走。老伴去世已16年,儿女各自独立。不过,从陈源利的脸上看不出独居老人的愁闷感,她有一位老朋友陪伴。

      老朋友是一台有点旧的缝纫机,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陈源利就靠它谋生,一用就是几十年。

      在同龄人的欢声笑语中,她很早就注意到了自己跟别人不一样。当别人去上学,她却因父母无力照顾,被送到乡下,跟爷爷奶奶生活。

      16岁回黄石,她虽然不必承受当年目送他人上学的悲凉,却要面对同龄人找到工作的惭愧。她去找工作,那两根离不开的拐杖,吓退了不少单位。

      最后,家人将一台缝纫机放到她面前,这成了唯一的选择。幸运的是,在裁缝的世界里,她发现自己的天赋。

      全靠自学,从给邻居、家人做简单的缝补起步。两年后,她的店面就开张了,边做边学。她不会写字,登记袖口、领子等尺寸时,全是数字,但她从没记错。顾客来了,她用眼睛打量一番,便能做出尺寸相符的衣服,而且来年还记得。

      虽然记性好,但那些深夜赶工的日子和顾客责难,她却很少去回忆。她念念不忘的是,有一次给一位顾客做中山装,袖口有点瑕疵,顾客说:“你随便改,改坏了也不怪你。”借着这些鼓励,她此后中山装做得还小有名气。

      1976年,她结婚了,也撑起了儿女的幸福——两个孩子都很听话,女儿住在黄石,每周都给她买菜,有时间还过来帮忙张罗;儿子在武汉工作,有空也回来看望她。

      陈源利喜欢从报纸、电视和邻里闲聊中,收集年轻人成功失败的例子,用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孩子长大后,陈源利依然守着缝纫机,给邻居帮点忙,有时还免费。有时间,就跟着儿女出去游玩。

      上一次,在海南,她指着广告牌上的字跟儿子开玩笑:“你妈妈挺聪明的,上面的字都认识。”当然,这些字依然都是自学的。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