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地重生后,邱继宝的三条“血的教训”
飞跃集团是台州民营经济创新转型的缩影。台州市发改委主任张锐敏用“三个最”概括飞跃集团:受金融危机影响最深,创新转型最迫切,实现转型最有成效。
草根创业起家的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曾被当年的朱镕基总理赞为“国宝”。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到来,集团资金链断裂,一度面临“灭顶之灾”,“掌门人”邱继宝也自称经历了“生不如死的6年”。
“这6年艰难而漫长,企业在资产重组前,真是度日如年。”邱继宝说。痛定思痛,这番危机带给了他三大“血的教训”:
一是“果断进行产业转型才能摆脱‘死亡陷阱’”。
“每个产业、产品都有其时代特征。”邱继宝说,缝制设备曾带给他人生辉煌,但也成为企业转型的思想障碍,抱残守缺的心态令企业深陷泥沼。过去的飞跃,将市场的“红旗”插遍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随着市场的萎缩,工业缝纫机全球一年的市场总量也就600亿元,台州就占了一半的量。这轮危机使飞跃开始审视未来路径,现在缝纫机销售国已收缩至不到50个。飞跃重组后的11家公司,传统的缝制设备行业已大幅缩减,产值仅占10%,今后可能1%都不到。
二是“危机来临时,只有将项目、人才等各种资源整合起来才是自救之道。”
“如果2008年谁再借我钱,那我肯定死无葬身之地!危机逼我创新,而创新必须跟转型结合。”邱继宝认为,在错误的产业发展道路上,钱投得越多,可能陷得越深。飞跃重组后,内部的优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原来借贷的钱,变成股东的投资,通过股权稀释债务。
对行业的选择,邱继宝现在有“三不进入”:国家不鼓励的不进入、行业过度竞争的不进入、3-5年做不到国内领先不进入。
飞跃管业于2010年5月成立,依靠技术引领和准确的市场定位,获得迅速发展。截至去年底,公司资产、销售收入每年平均以37.96%、73.95%的幅度增长,今年1月至4月的销售量已达到去年全年水平。飞跃管业已迅速成为全球第二大排水、排污管材生产商。
三是统制造业必须和互联网经济结合起来才能做大做强。
“商业模式必须与时俱进,不能再背着缝纫机满世界跑了。”邱继宝说。最近几年,飞跃瞄准了新兴的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傍”上了电子商务的快车,这才让让飞跃集团从“休克”中重新站起。
“创新驱动对台州这样一个民营企业起家的地方,显得尤为重要”,台州市委书记吴蔚荣表示,这轮危机影响深远,作为股份合作制发源地的台州,最早感受到了“指标困惑”,增速一度放缓,但也率先进入了转型“换挡期”。政府通过创新驱动,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同时正引进吉利沃尔沃、巨科铝轮毂及北车集团高铁产业等高端制造业,引领台州企业转型升级。